星城归鸿映初心 湘中沃土绽芳华——写在第七届全球娄商大会召开之际
秋色浸染湘中,涟水低吟浅唱。450万娄底人民以最深情的乡音,向全球娄商发出温暖的邀约:“欢迎回家!”
10月17日,备受关注的第七届全球娄商大会如约而至。这场以“传奇娄底正青春·天下娄商绽芳华”为主题的盛会,不仅是游子归乡的温情仪式,更是星城娄底与全球娄商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的生动实践。
星辰闪耀:娄商精神的时代之光
“万里乡犹在,树高不辞根。无论远在他乡还是留在家乡,娄商们都在为娄底腾飞得更高更远而挥洒汗水,为家乡父老过上更富裕的生活而奉献才智。他们身上那永恒的娄商精神——经世致用、崇德尚义、敢为人先、善作善成,像天幕上的娄星、氐星一样,闪烁着光芒……”中国作协原副主席、省文联原主席谭谈在《弄潮儿向涛头立——天下娄商永远的传奇》一文中这样写道。
娄商精神,似星辰般恒久不熄,如山河般厚重深沉。这种光芒,穿越历史长河,照亮了娄商群体的奋斗之路。
娄底工商文明源远流长,早在秦汉时期业已刻录于史册。《史记》《汉书》中“长沙出连、锡”的记载,印证了这片土地两千多年前便因矿而兴、因商而立。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所述的“连道故城”,地处湘中龙山脚下,被称为“龙城”,正是今日娄底境内最早的县级行政区划,见证了千年流淌的娄底工商血脉。
近代以来,娄商精英更书写了一段段热血传奇。曾国藩推动洋务运动,办兵工厂、造蒸汽机、派留学生,奠定中国近代工业基石;禹之谟实业救国,创办湘利黔织布局,以纺织技术振兴民族工业;朱紫桂远销红茶至欧美,“远近闻其名,持片纸走天下,声号冠湖湘”;潘岱青创“菲菲伞”,成为中国首个获国际大奖的娄商产品……这些先贤铸就了娄商风骨,是娄商精神的源头活水。
当代娄商,续写辉煌。中国首善彭立珊,践行“裸捐”义举,曾连续五次蝉联胡润中国慈善榜榜首,累计捐款62亿元,创立中国首个超十亿美元民间慈善基金会;举世闻名的“三一重工”,从茅棚小厂起步,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巨头,成为湖南本土培育的首个跻身福布斯全球企业500强的跨国企业,董事长梁稳根一度成为中国首富;宏旺集团戴促辉带领团队攻克硅钢“卡脖子”技术,引领不锈钢冷轧与硅钢智能制造……
改革开放以来,娄商群体迎来爆发式成长。从“涟源百货闯市场”到“新化文印走天下”,从“双峰农机耕世界”到“冷江物业惠大湾”“娄星电力耀华夏”,娄商足迹遍布四海,已成为闪耀神州的产业地标与精神符号。据最新统计,全球娄商总资产规模突破1万亿元,经商务工群体近100万人,涉足行业逾170个。5家娄商企业跻身“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娄商创办或控股的上市公司超30家。25家异地娄底商会遍布深圳、广州、长沙、武汉等国内重要城市及海外多地,超30位娄商担任海内外湖南商会会长。目前,这张覆盖全球的商业网络,成为娄底对接全球资源的重要通道。市委书记曾超群常说:“娄商是商界的精英、家乡的骄傲,是娄底最珍贵、最有潜力的战略资源。”
正如歌手韩磊在娄商之歌《天地这方》中所唱:“山高路长,见惯暴雨风狂……故土他乡,相约春来绽放。”天下娄商,以实业报国的脊梁、善作善成的智慧,成为新时代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力量。
娄商风云际会圆桌对话现场
沃土生金:青春娄底的蜕变之路
“在家离不开,在外忘不了。每一点点进步,我们都向人炫耀。山有山的奇妙,水有水的味道。每一次归来,还是觉得你最好。”从涟源走出去的著名音乐人、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廖勇,为家乡量身定做的歌曲《源》唱出了游子心中最美的乡愁。而今天的娄底,正以实实在在的蜕变,让这份乡愁有了更坚实的依托。
这里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集多项荣誉于一身。娄底构建了“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网络,正从“湘中腹地”跃升为“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娄底坚持把实施“八大行动”作为政府工作的主抓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且在省政府全会上作典型发言。
“材料谷”挺起产业脊梁。在娄底经开区,硅钢生产线轰鸣不息,钛材料产业园塔吊林立。以“1743”现代产业体系为蓝图,娄底推动“三个千万吨”向“三个千亿级”转型;钢铁新材建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涟钢高端板材赋能“大国重器”;硅钢产能占全国16%,中部第一;钛材料新赛道签约投资233.6亿元,“中部钛谷”雏形初现。目前,“材料谷”集聚规上企业521家,今年1-8月实现营收1175.94亿元,占全市规上企业营收的82%,增加值增长9.9%。2023年,湖南宏旺集团年产96万吨高磁感取向硅钢项目投产,实现湖南第一块取向硅钢在娄底下线。正如戴促辉在第六届全球娄商大会上发出的倡议:“投资娄底,从春天出发!投资娄底,心里有底!”
营商环境是娄底的一张“金名片”。市委、市政府秉持“如我在商”理念,打造“政策、金融、人才、土地”四个超市,开通“营商环境直通车”,推行“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服务机制,还率先在湖南通过法定程序设立“娄商日”(10月9日)。企业开办最快4小时,工业用地“拿地即开工”,不动产登记“全国通办”……娄底营商环境满意度大幅跃升。一名返乡企业家感慨:“这里不仅有童年的味道,更有成就梦想的土壤。”
民营经济是娄底发展的主力军。数据显示,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50%左右的税收、70%左右的地区生产总值、80%左右的专利数量、90%以上的新增城镇劳动就业和市场主体数量。今年1-8月,全市新注册“湘商回归”企业71家,到位资金212.31亿元。戴促辉投资的湖南宏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仅用10个月实现投产,创造了“娄底速度”;邹宝华的湖南爱派尔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打造工业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制造产业园,填补我市数控机床产业空白;谢金强的湖南金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突破SES电工钢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他们,是娄商兴娄的生动注脚。
同心共赴:星程万里的未来之约
如何让“双向奔赴”成为持续发展的动能?娄底以系统化实践作出了响亮回答。
广大娄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在助力娄底战胜洪涝灾害、决战脱贫攻坚、支持慈善事业、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展现了情系家乡、回馈桑梓的家国情怀与社会担当。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娄商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以“凝聚娄商力量、服务娄底发展”为宗旨,深化“如我在商”服务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近悦远来的投资热土。娄商与家乡彼此成就,如同一曲激昂的交响乐,奏响了发展的最强音。
正如文化学者王鲁湘所言:“娄商,是一地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条根脉。”自2010年首创娄商大会至今,娄底已连续举办六届全球娄商大会。从设立“娄商日”到筹建娄商博物馆,从编写《娄商研究报告》到成立娄商研究中心,娄底构建起“调研-服务-联谊-赋能”的全链条机制。从编纂《传奇娄商》到出版《娄商故事》,从创作《娄商之歌》到举办娄商高峰论坛,薪火相传的娄商精神愈发鲜活,历久弥新。娄底对娄商的关心支持,除了硬支撑,还有软实力,更有文化情。铸就商帮之魂,追溯娄商之根,让娄商“知来处、明方向”,找到“奋斗共鸣”。
“十五五”发展蓝图即将徐徐展开,为娄底开启无限可能的发展空间。这为娄商返乡铺就了黄金赛道。五江集团打造钛材料全产业链,爱派尔建设智能制造基地,文昌新材攻克汽车关键部件轻量化技术难题,初源新材突破感光干膜领域“卡脖子”技术,三泰新材在全球首创铝镁复合材料,美程陶瓷斩获制造业单项冠军……特别是10月17日,2025年娄商投资项目开工投产仪式宣布53个娄商投资项目开工、75个娄商投资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达439.15亿元,展现了娄商回乡投资的强劲势头。这一批投资体量大、产业结构优、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将为娄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娄商代表讲述娄商与家乡共成长的故事
星垂平野,鸿雁归巢。当娄商之歌《天地这方》的旋律再次响起,当“欢迎回家”的乡音恒久绕耳,这场跨越山海的相聚既是灵犀的相通,也是力量的凝聚,更是未来的启航。“我们要坚守‘实业兴国’的初心,坚定‘娄底可为’的信心,共锚发展航向,共夯兴业根基,共建美丽家乡。”娄商们的心声,道出了与家乡同呼吸共发展的坚定决心。
“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娄底正以“青春之姿、开放之态、实干之风”,与天下娄商携手同行。今日的娄底,不仅是娄商的精神家园,更是梦想起航的丰厚沃土。
此心安处是吾乡,不辞长作娄底人。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广大娄商与家乡这场永不落幕的双向奔赴、美美与共,正在奋力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传奇诗篇。
责编:扶雄芳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娄底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