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走进塔子山烈士陵园——钟健民
走进塔子山烈士陵园
钟健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啊,时间并不能让人忘记所有,清晨,经春雨洗涤的塔子山,更加神秘,更加庄严。一条斜陡的水泥路两旁,墨绿色的树叶镶嵌于山体中,翠柏凝春,更显得郁郁葱葱,渲染着眼帘。不一会儿,我走进了让人肃然起敬的“双峰县烈士公园”。
走进烈士公园,一座参天的纪念碑耸立在眼前,那土黄色的沧桑,似乎在诉说七十多年前的历史。踏着一块块结实的青石板,一步步登上山顶。几个鲜明的大字,不停地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碑前是一座庄严的烈士墓。我面对着这曾经为革命、为正义、为人民社会安宁和平的烈士的灵魂们,我只能默哀。我将手中几朵白菊寂寥地洒落于烈士墓前。这样,更显得这墓地的庄严,肃穆。
园内的衡宝战役青树坪战斗纪念塔,1989年落成。烈士塔由塔体、塔座和烈士墓组成,其中墓地长8米,宽5.8米,高4米。塔身正面是原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题写“衡宝战役青树坪战斗纪念塔”的塔名,并刻有碑文:“1949年8月追歼国民党队血战界岭壮烈牺牲安葬于永丰塔子山的颜东成、吕玉光等英雄永垂不朽!”
近距离接触烈士墓,仿佛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深深地浮现在墓塔前,同时也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星光点点,战云密布。
嚓嚓,嚓嚓,嚓嚓……部队急行军的脚步声,与巨龙般逶迤蜿蜒的队伍,发出的征尘热气,敲打与温热着湘中大地。
这是大军南下时一个简洁的画面。
就是六十年前的那块即将解冻的新土,草草地掩埋了一个个须臾间还年轻活泼的躯体。狂飙般聚拢的队伍方阵,脱帽致哀,几声对空鸣响的排枪喷吐出流泪的火舌后,又于夜色中匆忙地逶迤而去了。
1949年9月13日,人民解放军中路军向衡宝地区攻击前进。白崇禧发现解放军南下后,企图迟滞解放军南进。10月5日晚,49军军长钟伟的先头师146师已经过了永丰,到达青树坪,拼死苦战,顶住了国军37次冲击。越近黄昏,战斗越激烈,师长王奎先亲临最关键的塔子山高地。高地几经易手,下午4时许,塔子山高地再次失守。王奎双眼一瞪,不行!必须夺回来!血战整整持续了十多个小时,终于顶下来,午夜时分,146师在145师接应下,撕开一个缺口,146师撤至永丰安全地带,145师得知146师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吃饭了,立刻埋锅造饭,等到将饭送到146师集合地时,却见全师官兵东倒西歪地睡在地上,怎么叫也叫不醒。《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第五卷P343这样写道:“此战146师伤亡、损失877人,第145师也伤亡470余人”。
——这里发生了一次次的战斗,一位年仅22岁的连长不幸被流弹击中,血花飞溅后,轰然倒下了。因战斗结束得很快,从地主老财家抬出那口上好的柏木棺材,装殓了他年轻的尸体,还放置了他那把心爱的烤蓝色驳壳枪,匆忙而浅浅地掩埋在胡稼堂后的山坡上。一个个年轻的躯体,连战场上司空见惯的木片写成的墓牌标识也没有,他们那蓬勃跃动着的生命,骤然间在这里画上了句号,隐在了亘古不灭的时间的深处。
几天后的十月一日下午三时,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湘中大地迎来了百年变迁后的第一缕灿烂阳光。阳光的芒翅照耀在人们的脸上、心里,人们在重新俯瞰与张望着那爿小小低矮而略微凸起的坟墓,身上带有双峰原野扑鼻的泥土味道,从没有惊醒过那个孤寂的灵魂。
年轻的英灵,长眠在塔子山,光阴荏苒,韶光易逝,因棺木搁置得很浅,不久就被雨润风蚀。1956年下半年,我就读的“双峰县第三初级中学”胡稼堂,在后山开辟新草坪时,我看到了一副副棺材裸露出地面,活像是战士刚刚还蓬勃跃动的生命,怅然凝眸的气息和很想去追赶上队伍的年轻英魂……
多少年过去了。这爿坟墓上,人们从来没有人忘记他们,就在烈士血战的塔子山下,20世纪80年代初,就立起了碑,到1989年就修建好烈士塔,并刻下了碑文。烈士墓旁,还有一串串如春草一样细碎而萌发的故事,发生后就在岁月的河流中悠然远去,寂静无声了。日子像揭开的绵纸,一天天过去;不经意间,而战争的硝烟已渐渐地散去了一个几十年。当年炽热灼人的枪膛,也渐渐冷却锈蚀。而他的战友们,已经在华夏版图的南方或者北方,辉煌后凋谢如年年大地上盛开的花期。而他们的名字——或许曾经在将帅的名录上闪闪发光或惠及子孙。
再往后,连听到那次战斗中爆豆一样密集枪声与知晓掩埋年青战士尸身事件的老人,在一生漫长的等待中,也一一辞世了。而那些经受了岁月侵蚀的柏木棺,有的还静静地躺在时间的缝隙;那很想回家的战士那郁郁凝神张望而滢滢期待不灭的眼神……
那新中国揭开黎明前夜黑暗的清脆枪声啊!富含着年轻战士冲锋陷阵的决心与钢铁般信念,孕育着民族的幸福与安宁;而那次战斗中,划破长空密集而剧烈的枪声,曾经是即将拉开的黎明的沉沉序幕,细微的光亮,曾燃烧与擎起了共和国上空红彤彤的彩云……
丰碑长在,英魂永存,当我今天再上塔子山时,七十多年后,故地重游,在无数挺拔的青松树下,徘徊在这塔前微凸的墓前,泪眼迷蒙中,仿佛时光回放,看到了那一个个无名的战士刹那间倒下的身影……
我想,那一个个有名的、无名的战士,也许正在期待着他们战斗过流过血的湘中大地更富饶美丽,他们长眠的陵园能真正成为新中国青少年一代成长的教育基地……
作者简介:钟健民,双峰县作协会员,娄底市网络作协会员,蛇形山书画协会理事。著有散文集《草堂梦痕》《多姿的黑土地》。
责编:扶雄芳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