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向东街的红汤牛肉粉——向泉禾
向东街的红汤牛肉粉
向泉禾
初踏上上梅古城,青墨排版的板石路,两边明清时留下来的古朴房屋悬挂的红色灯笼,斑影倒映在板石路上,石板路上的游人谈笑风生,时而停步观赏古城炊烟,时而漫步在青瓦白墙的木屋檐下,古城的马练王、白溪油炸粑粑、蒿草粑粑、䅟子粑粑的粑香浓郁,不少游人被粑香的酥手所牵引,不由得走进了这些小吃店。
目光一顺,几道古色古香的招牌就邂逅在你的眼前,“老柒粉面老店”“老八粉面馆”“向东街老玖粉面馆”据说都是老字号,问问古城的行人,这里哪家粉面最好吃,可回答你的往往是“整条街都好吃!”
向东街的粉面,尽早趁热吃,热汤入胃,满嘴留香。湖南是出了名的能吃辣的地方,但你不用太担心,向东街的粉面是分等级的,店里常卖的一般是微辣。如果你想深刻体验一把这儿的风俗,那就招呼店家,热情的老板娘定会给你拿来几瓶店里自制的辣酱供你挑选。
老板娘手脚麻利,或是一把洋溪面,或是一抓新化米粉,或是一碗新化薯粉,缓缓放入大铁锅,热气腾腾,捞面、红汤牛肉浇碗盖码。“来啰,红汤牛肉面!”浓香红辣,筋道十足,一碗浓缩着乡愁的红汤牛肉面端坐在熟悉的厚重木板桌上,不知道勾起了游子多少乡愁,家的滋味,母亲的味道,沉淀着魂萦梦绕的记忆,口舌生津,一股脑地融化在这一碗红橙橙的向东街牛肉粉面里。
听古城一位戴眼镜的白胡子老爷爷讲,向东街的粉面数红汤牛肉粉出名,可以和新化三合汤媲美。老爷爷接着说起一段小故事:新化三合汤可以帮助从军将士散寒祛湿、杀敌保国,向东街的红汤牛肉粉的红汤和新化三合汤同根同源。新化辛亥革命志士陈天华就特喜欢红汤牛肉面,到日本留学都要带点新化薯粉去做红汤牛肉粉面吃。红军北上抗日过新化时,曾在上梅古城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老爷爷说,他的父亲曾看到不少露宿屋檐下红军战士点了向东街的粉面,特别是红汤牛肉粉,说吃了晚上身子暖和些。
在古城点了一碗红汤牛肉粉,我用筷子夹起,想起了我家老爷爷的话:“吃红汤牛肉粉的时候,力道不要太重,不然,热汤会溅你一嘴红汤。但是太轻,也会滑出你的筷子。”小时候,逢年过节,我家老爷爷常给我们做红汤牛肉粉吃,老爷爷还常讲起他们年轻时和战友在湖北打日本鬼子的故事,那时,他们保安团里就有不少新化人,他们连队的厨师老扶也是新化的,每次吃红汤牛肉粉的时候,老扶总是叮嘱:“慢一点,慢一点!试试温,试试温!刚端来的,会烫嘴!大家‘呼~哈’吹几下,等到碗里“白气”消了点再吃!”老爷爷也如是叮嘱着我们。
如今,我的老爷爷不在了,热气腾腾的红汤牛肉粉在家也很难吃到了。今天,我在向东街又吃到了红汤牛肉粉,夹起一把粉,味道不油不腻,特别有嚼劲儿,还真的有我家老爷爷的味道!
作者简介:向泉禾,男,18岁。现为新化县上梅中学高三2201班学生。
责编:扶雄芳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