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聚焦 [省内] 小说 | 盒饭西施——苏松华

小说 | 盒饭西施——苏松华

2025-08-26 10:06:11 苏松华

盒饭西施

苏松华

盒饭西施是工地上来吃饭的人给卖盒饭的老板娘取的名字。

盒饭西施的流动盒饭是工地打工的人心目中的品牌。

盒饭西施原本叫艾习思,父亲取名时寄予了学习思考有出息的厚望,却没想到高中毕业顶了父亲的职进了化工厂,人到中年又早早下了岗。于是到工地上来卖盒饭。混熟了,习思被喊成了西施,既亲切,又顺口,虽然带点调侃,但习思也不介意。

每天中午十一点半,西施装盒饭的三轮车就会准时来到新建好的融泰小区外的花坛边,任由挂在车棚顶上的喇叭用尖脆的女声喊,盒饭来了,快来呷盒饭,六菜一汤,今天盒饭蛮好呷。喇叭喊出的调子,带着浓浓的梅山地方口音,婉转,清脆,很是悦耳。喇叭每隔几秒,循环播放,一刻也不停,直到附近工地上老老少少的民工,从几个不同方向的建筑工地聚拢来,陆陆续续吃完饭,才关了喇叭,恢复清静。

卖盒饭的地方是开发新区的一个岔路口。除了融泰佳苑的几栋房子最先建成,住进来大半的住户,融泰的对面、背面和侧面沿交叉马路的三个方向,都在同时建房。都是三十层高的小区电梯房,一建就是四五栋,挖深基坑,打桩,灌浆,平基础,浇框架房梁,提升和运输钢筋水泥,虽说大都是机械化,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工来补充,而倒梁、砌墙、扎架、倒模之类的工作,更是机械无法代替的,更莫说后期的装修,所以虽说是新区,但这里汇聚的民工却很多。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有。房子没有建起来,店面也没有,吃喝就有些不便。有些工地在板房里有自己的小食堂,但菜样单调,口味也没有变化。有的工地没有食堂,老板每天每餐补助十块钱生活费,自己想法子解决。人是钢饭是铁,没有铁,怎么练得了钢?于是,习思的流动盒饭便应运而生。

流动盒饭是个小三轮改的小摊子。车顶用镀锌铁皮加宽遮盖做雨棚,雨棚下的车厢四周用铁皮围住,中间用木板隔开,分上下两层,上面一层摆着几个大铝盒,每个铝盒分成几个四方格子,半尺见方,每个盒子内装着一种在家做好的菜肴,有荤有素,有蒸有烤,有咸有淡,有辣有酸,还有一个大汤桶,或装着排骨冬瓜汤,或装着莲藕肉汤,或装着海带虾仁汤。菜盒的旁边,摆着几大盘铝盒蒸熟的白米饭,像食堂一样,用批刀划开,一坨手板宽,砖头厚,晶莹洁白。隔板的下面,摆着几十只洗得银光发亮的宽边不锈钢饭碗,一些一次性纸碗、纸杯和竹筷,还有两摞叠在一起的塑料小坐凳。吃饭的时候,空手来,打了饭,坐到一边的小凳上,吃了,也不要洗,不要收拾,转身就离去,省事。菜样每天变换,汤也每餐不一样,清鲜可口。除了味道好,价格也公道,一个人的饭每餐两块钱,随你吃,菜也任你选,素菜三块一份,荤菜五块一份,有鸡,有鸭,有肉,有鱼,也有牛肉。任选三样,十几块钱,吃得饱,吃得好,比一般的盒饭,既便宜,又营养。吃到中间,菜少了,可以免费加。最受欢迎的是,喝汤不要钱,这正对了民工的胃口,在工地上流汗多,喝了汤,解渴有力气,一大桶菜汤,每天喝得精光。盒饭的生意,餐餐都好。

盒饭西施是个四十多岁的阿嫂,名字是个美女的名字,身上早有了岁月沧桑的痕迹,与喇叭的声音相比,显然要成熟得多。但尽管这样,年轻时候的胚子应该长得出众不是虚言,鹅蛋脸,画眉眼,长发披肩,唇红齿白,一笑两个大嘴窝,要不是脸上长些暗淡的斑点,真有点明星的风范。所以来吃饭的民工,明里暗里调侃道,西施卖吗?西施随口道,卖啊,我把饭菜拖到这里来,就是卖的啊。说说笑笑,脸上现出两个大嘴窝,很是撩人。民工就势在她厚实的屁股上揪一把,坏笑说,我是说你这西施屁股卖不卖。西施也不怒,只笑笑,说,老家伙,没人要,只卖个空气给你吃。现场的气氛就活跃了很多,给了民工一种想入非非的满足。民工坏坏地说,你是老屁股,我们倒喜欢。就打了饭菜,坐到花坛边的打磨石上吃去了。

那天有个油炸的民工故意说,喇叭的声音,怕是家里的妹子代替录制好用来招徕顾客的,像湖区捕鸟的坏分子,用音响模拟母鸟的叫声,引公鸟来上当一样。西施说,你莫说,还真说对了。我家的妹子,是县电台的播音员,嗓子刚出炉的锅巴一样脆!脸上现出得意的神色。

但吃过流动车上饭菜的民工,都没有上当的感觉,质好,量多,价格公道,多打点饭菜,也不计较,喝汤也不要钱。所以,每到中午开饭时分,都盼着盒饭西施来,更盼着西施的盒饭来。中餐人多,热闹,挣的钱也多。晚上住在附近的,开着小车或摩的来上工的,多数下班就回家吃去了。所以晚上一般只有住在工地板房的人来吃饭,也有吃过晚饭再回的。人少,利薄,要从城里开着三轮车过来,不划算,但西施不在意,说,生意是一个人一个人做起来的,哪能挑肥拣瘦?况且,有好几个人要吃饭。不送,赶到城里小店去吃,又远又贵,划不来。做工的,不容易,我们家里的男人,也在南方打工呢。说得民工的心里暖暖的,每次来,就加餐,加菜,给西施多做几块钱生意。

起初的时候,也有不明底里的部门到西施的盒饭摊子来为难。那一天中午刚开饭,几个穿藏青制服的城管过来,吆喝着上来就要罚款掀摊子,说是西施的盒饭车影响了城市卫生和创文明城市。西施笑着说,吃完了,我每天都收拾好卫生才走的,你看这地面,干干净净,怎么就破坏卫生了?城管却不听,指指点点说,饭菜不能流动买,既不卫生,又破坏市容市貌。西施辩解道,这里还是开发区,路上到处是渣土垃圾,怎么卖个盒饭就破坏了。城管斥责道,不管什么理由,就是不能卖。西施还要争辩什么,一边的城管却不由分说要把摊子没收。一旁吃饭的工友起初只在一边看热闹,偶尔帮着西施说几句好话,但越是说,城管好像越是损了自己的权威,就越是起劲要赶摊子走。盒饭西施气得哭,边哭边诉道,我一个下岗女工,摆个摊子讨生活的地方都没有,招谁惹谁了?你们当干部的,还让不让人活?这话似乎触动了民工的痛,起初还在边吃边看热闹的一群人围过来,发了怒,愤愤不平说,莫名其妙,你这是明摆着不让我们吃饭呀。这里刚开发建房,我们打个工,吃饭喝水的地方都没有,你们竟然连别人送个盒饭给我们吃都不容许,到这里来找岔子,你们以为你们是谁啊?你以为我们也像你们坐办公的一样,天天有空闲去宾馆酒店吃大餐?说着一招手,几个人就把西施的摊子抢过来。城管再来威胁,工友们哪里怕事,一声吼就围了城管的双排座,要把车子掀翻来,闹得城管局的副局长赶过来,向西施和工人们道了歉,又请求在旁边围观用手机拍照的人删了视频,带着人灰溜溜回去了。西施很感激,把饭菜做得更放心。

县里的食品卫生监管部门也过来,说要对食品卫生和安全进行检查。西施说,这些饭菜,一餐一做,每餐送过来,基本吃光了,偶尔剩下的,我们带回家自己吃,不敢浪费一粒米。一日三餐自己都吃的,怎么不卫生了?吃饭的工友也纷纷站出来说,这里的饭菜,新鲜可口,清清亮亮的,哪里不卫生了?我们打工的,命贱,没有高要求,吃这个比家里还好,找什么岔子?就一齐围过来,斥责来人多管闲事。干部早听说了城管碰壁的事,好心和西施说了注意食品卫生的事项,就走了。

西施说,做事,凭良心,怎么能坑打工的民工几个苦命钱?民工听了,心里越发敬重。

见西施的生意好,小区一个住户在拐弯的门面开了个快餐店,仗着地主的身份,不准西施在店门附近摆摊子,说是抢了自己的生意。西施没办法,就把摊子移到马路对面去。吃饭的民工起先不懂内幕,说西施怎么这么傻,当路的生意不好,要跨过马路来。西施说,对面的快餐店老板有意见,只好摆到马路这边来,委屈大家多走路。民工心里不平,恨恨地说,欺负人!就把原来吃饭的老客都喊了来,约定一个也不到快餐店去吃。大家果然像得了军令,从店子门前过,一眼都不瞅踩。一些到快餐店吃的新客,觉得小店的老板仗势欺人,也不上店了,都聚到西施的摊子这边来。

莹子也到西施的盒饭摊子来吃饭。

莹子才十岁,是实验学校四年级的学生。

莹子来吃饭的时候是跟着莲姑来。莹子是莲姑的孩子。

西施的摊子开张的时候,一个打工的女人和一群男工从工地上一起走过来,到西施的摊子上来吃饭。女人穿着厚实的灰色布衣,衣服上沾满灰尘。被灰尘染过的头发,像工地围栏外枯黄的丝茅,凌乱得像个鸟窝。脸上是灰尘和汗水浸染的痕迹,不见清亮。端碗的手很粗糙,指甲缝里还留着污渍。消瘦的身子,显得憔悴又干瘪。西施说,你一个女人家,怎么到建筑工地打工,又脏又累吃得消?莲姑摇摇头,不说话。西施又问,你老公呢?莲姑眼睛就红了。和男工交谈,得知打工的女子是个哑巴,叫莲姑,在一品红建筑工地上做副工。

盒饭西施的三轮车过来的时候,山岗上实验学校的学生也放学了,熙熙攘攘的学生,像散养出笼的鸡鸭,从校门口的斜坡上涌下来,又像开了栏的羊群,喊着叫着,争先恐后在新修的沥青路上嬉闹奔走。到三岔路口,就四面分散。学生从西施的盒饭摊前过,但都不在摊子上吃饭,他们大都住在附近的村子,或是对面的安置区和廉价工棚,只有少数是最先在这里建了集资房或福利房的机关单位干部的子女。放午学,家里都煮了香喷喷的饭菜在等着他们。开发区建设好几年,除了拉通几条骨干路,修建了政府办公外,最早建设的是学校和医院,目的是带动周边房地产的开发。果然没多久,国土、公安、财政、税务、规划、银行等一些有钱有权的单位,在政府与学校、医院相连的三角地带,雨后春笋般建起办公楼、家属楼,开发区也初见雏形。

莹子是个伶俐可爱的小女孩。个子不高,一米三四的样子。身子单薄,穿着蓝底黄条的校服,有些空荡。圆圆脸,大眼睛,头发扎着马尾巴,看上去清清秀秀 ,天真无邪。每天中午下课,总是飞快地从坡上跑下来,走到已在路边等她的莲姑身边,牵着母亲的手,到盒饭西施的摊子上,买饭点菜。饭每人一份,菜点最便宜的,一人一个蔬菜,一个荤菜。点过了,就端着饭菜,到离车几米远的地方,和莲姑单独吃。莲姑把荤菜扒到小莹碗里,又夹些蔬菜给小莹,自己只吃蔬菜。小莹又把荤菜夹一些到莲姑碗里,自己多吃些蔬菜。莲姑用手比划说,你读书长身体,要多吃点好菜。小莹说,我读书,没费力气,不饿。妈妈打工费体力,比我辛苦,要多吃点好菜。两个人,在花坛一边比画边吃,边吃边让,一副相依为命的样子。莲姑静悄悄的,时不时咧咧嘴,拿怜爱的眼光看莹子。莹子吃着吃着,时不时对母亲说句什么,旁人听不到,只看见莹子得意的笑容。吃完,莹子就把碗筷送到西施随车带着的桶子里,然后母女俩在树荫下坐一会儿,莲姑去工地上工,小莹去学校上课。

那天莹子先来,盒饭西施问莹子,爸爸呢?莹子说,前年出车祸,爸爸没了。西施说,家里还有什么人?莹子说,有个哥哥,在读大学。还有个奶奶,七十多岁了,身体不好,每个月要吃药。西施说,你家里是在附近吗,莹子说,家在乡下呢。为了到城里来读书,妈妈在学校附近租了房。租房走到学校,半个小时的路。早先天天早晚接送,现在自己长大了,妈妈就到学校附近的工地来打工,中午不要来回跑,早晚一路来回,又可以赚钱给哥哥读书,给奶奶买药。盒饭西施心里就感叹,一个哑巴娘,养了个聪明女,真是造化。

盒饭西施看着母女俩节俭的样子,心里恻隐,每次来吃饭的时候,就把莲姑点的菜每个多打一点,也只收同样的价钱。莹子说,阿姨,我们只打十几块钱的菜,你给我这么多,又不多收钱,怎么好意思。西施说,我做饭菜的,每天都打点余地,哪里在乎你娘俩多那么一点。吃一会,看到母女两个分的菜吃完了,就用菜瓢打了一勺青椒炒肉过去,放到女孩的碗里,说,孩子,菜少了,过来加就是,阿姨不收你的钱。女孩说,谢谢阿姨。西施看了看莲姑,说,女儿从小这么孝顺,今后一定有出息。莲姑咧咧嘴,笑了。拍拍莹子的肩膀,翘起大拇指,做着手势对女儿说,崽,要发奋读书,长大了报答好人。小莹就很懂事地点点头,大眼睛一眨一眨很灵动。

西施每天等工友们吃完饭,就收拾摊子,把大家丢在花坛上的铁饭碗收好带回去洗,把打菜的一次性碗筷收进黑色的垃圾袋带走,然后把车上没吃完的饭菜收好,盖上盖,最后把花坛上工友们掉的饭菜和垃圾清扫干净,才返城。吃饭的路口,又恢复了原来的洁净。

那天,一品红工地突然一阵骚乱,不久就有一辆120救护车闪着红灯鸣着笛奔驰而来,从工地门口接过几个伤者,呼啸着飞驰而去。

中午放学,莹子拿着自己学校作文竞赛第一名的奖状兴冲冲出了校门,喜气洋洋赶到盒饭西施的摊子上来吃饭,向莲姑来报喜,等了很久,莲姑还没有来。有个民工似乎想对女孩说什么,盒饭西施摆摆手,民工的话又咽了回去。莹子就有些急,东张西望寻妈妈。盒饭西施说,莹子,你先吃,你妈刚刚来交代过了,她要加班,过两天还要到乡下去看奶奶,让你先吃了饭去上学。等着报喜的莹子就有些失望,抿抿嘴说,我妈没来,我没钱。盒饭西施说,你的母亲放了钱在我这里,这几天她都忙,要你中餐晚餐都到我这里吃,中午吃了去上学,晚餐吃了回去写完作业就睡觉。明天早上我给你送包子过来做早餐。莹子就打了饭,点了两个菜,幽幽地坐到一边吃了,回到学校去读书。

第二天莲姑没来。

第三天莲姑没来。

连续几天莲姑都没来吃饭。

莹子每天独自到盒饭西施的摊子上来吃饭,吃过,忍不住要到工地上去找妈妈。盒饭西施赶紧出来拦住,说,莹子,工地都是封闭的,没有通行证,不能进去,进去不安全,抓住了要罚款。兴许这两天,妈妈回乡下去了。莹子才放了手。

第六天中午的时候,莲姑跛着脚,左手吊着绷带,从新城医院走到盒饭西施的摊子边,等着莹子来吃饭。

盒饭西施说,伤好些了?

莲姑点点头,掏出莹子靠天吃饭欠的钱。

盒饭西施说,莹子这阵子,天天在问你为什么没来,我一直没有告诉她,怕她分心,怕她吵着要来医院来陪你,耽误了读书。

莲姑感激地点点头,眼里潮湿了一片。

学校的下课铃声响了,学生羊群撒欢一样从坡上跑下来。

莹子奔跑在人群中,燕子一样轻盈!


作者简介:苏松华,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刊于《奔流》《青年作家》《四川文学》《湖南文学》等报刊,有作品被转载、评论并获奖。出版《沉潭》《如歌岁月》《保持平常心态》等。

责编:杨雅婷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