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聚焦 [省内] 小说 | 轻轻照耀——谭鹏飞

小说 | 轻轻照耀——谭鹏飞

2025-08-26 10:03:53 谭鹏飞

轻轻照耀

谭鹏飞

时值五月,市政府内几棵梧桐树枝繁叶茂,静静地筛选着阳光。我坐在三楼的市政府督查室里,不时把自己从工作中抽身出来,看看外面的风景,在心头浮起些微感慨,也随时看看隔壁政府办公室的动静,准备与来访群众“零距离接触”。

“我要见市长!我要见市长!”有个群众像一头牛一样在政府办公室咆哮。

我像往常一样,闻声就走了过去。

是个中年男子。身壮如牛,脸黑如泥。头发乱蓬蓬,衣服脏兮兮。

这是哪路好汉?我心里一疑。

你哪儿的?

六亩塘。

你叫什么?

细江。

找市长干什么?

我要建房!

简单交流后,发现此君没有什么不正常。

他来访的诉求,也并不很刁。

我松了一口气。

建个房找市长干什么?一市之长,工作很忙的,哪能想见就见?

没想到我这么一说,这个大男人,竟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我两个孩子四五岁了,房子破了,要建个好点的住才行,可镇里和规划局都不同意,市长也来我家看了,说上头出了政策,暂时一律不准异地新建啊!我要找市长批准同意!

原来遇到了政策障碍。这可有点难办了。

他孩子还只四五岁?我有点不相信。在农村,这年纪是爷爷级了。

我好不容易到三十多岁才讨个堂客,却没得崽生,还是做试管婴儿才生了一对龙凤胎,我想让他们有个地方住啊!哭着哭着,细江竟往地上一躺,打起滚来。

这阵势可是我从没见过的。何况满地滚的是一个爷们?我赶忙把他扶起来,劝他不要过激。要他克服困难等政策松动。他呢,却突然不再说话,闭着眼睛,抱着双手,从咆哮如牛变成了沉默如佛。

一直坐到下班。还好,他自个走了。

谁知第二天,他又来了。而且来了一家四口。他一来,又故伎重演。在地上打滚时,孩子也吓着了,一时娘哭崽叫。

市领导指示,要督查室去细致调查一下。

我是与六亩塘镇的干部们一起去的。没多久就到了。

细江所在村,坐落在城乡接合部,在城市规划区内。即将融入城市,但还穿着乡村的衣服。

一条土路曲曲弯弯把我们带到了细江的家。

“嗖”的一声,一只鸟儿从细江家门口的树上飞出。走近一看,浓密的树丛里有一个新搭的鸟巢。

细江看着我来了,眼里亮了一下,但看到有镇里的干部陪同,又迅速闪过一丝失望。

他的房子被周围的房子挤在中间,没有出路。只有一层,平顶,像被人丢弃的火柴盒。屋内家具简单,东西凌乱,阴暗潮湿。而墙上开着很大的裂痕,雨水能很轻易地渗漏进来,但阳光却照射不进。

火柴盒一抽开,就抽出了细江家的现状。我在这样的房子中,忍受湿热和霉气不说,根本就没地方下脚,还时刻担心房子突然倒塌。难怪他的老婆孩子都到别人家寻找片刻的舒适和安全去了。这个房子异地新建不允许,原地重建呢,空间太逼仄。

这屋子风水不好。我娘在这里死得早,我呢讨个堂客生崽不出。一定要搬个地方新建!

细江再次强烈要求。

风水之说不靠谱,但他的困难却是实实在在的。

我很理解细江的心情。他的心就像那潮湿的房屋,多么需要一道阳光的照射。

调查后回到办公室,我的脑海里始终装着那个火柴盒子。

下午上班时,细江又来了。

你不是说不能异地新建吗?有人正在建呢!当着镇干部的面我没有告诉你。原来细江不服。

这可得认真查实一下。

我要细江带路,去看他所反映的违法建设房子。只是不让他下车,我自个去问。走了几个村,问房主们,他们理直气壮,都说是原地翻建的。回来后,再与六亩塘镇和规划局进行对接,情况属实。看来,细江对政策有误读,对他人有误解。

一天两下村,心中有了底。我写了个详细的汇报材料,重点突出了细江的困难现状,建议市领导在政策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

老大难,老大重视了就不难。市领导一直在考虑细江的诉求。恰逢易地搬迁扶贫项目正在我市实施。利用这一良机,市里最终同意细江在城市规划区外异地搬迁新建。细江不但有地可建,而且可得到政策的扶助。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细江建房有望了。

细江没有再来上访。我松了口气。

我想,细江该忙起来了。可以想象,他家门口的那窝鸟儿,应该已搭好精美鸟巢,几个小脑袋叽叽喳喳地叫着,从窝里探出头来,接受着“鸟爸鸟妈”的喂食,那是一种多么动人的情景。

细江也应在搭巢。他着手为妻儿建一个幸福和温暖的家,一定满怀憧憬,干劲鼓鼓。

正是初夏时分。阳光和煦,把他轻轻照耀。


作者简介:谭鹏飞,湖南省作协会员,有作品刊于《微型小说选刊》《羊城晚报》《散文选刊》原创版等报刊。《窗台上的白菜》被《微型小说选刊》2021年第16期头条转载。

责编:杨雅婷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