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聚焦 [省内] 阳光照耀朱岩村(散文)——贺有德

阳光照耀朱岩村(散文)——贺有德

2025-08-26 09:56:29 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贺有德

阳光照耀朱岩村

贺有德

若得陶令今犹在,桃花源里可耕田。

——题记

七月的阳光,灿烂,透明,饱满,纷纷扬扬。

一个寻常又不寻常的日子,与村支书陈杰电话预约,再与文化馆王馆长和文化站李站长相约,一起奔赴湘中娄底“涟源大西北”的湄江镇朱岩村采访。

穿城而出,行驶在乡村柏油路上,田园风光扑面而来,风里飘来的泥土气息,那是熟悉的乡村味道。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宽阔平坦,开车如舟行水上,顺风扬帆,平稳欢快。大约一个小时,到了湄江镇政府,李站长已经在等候了。上车之后,直奔朱岩村。

有女莫嫁朱木山

进入湄江风景区核心区域,扎根这里快30年的李站长,地道的“湄江通”,说起朱岩村来眉飞色舞:曾经穷得叮当响的山沟沟,奇迹般的华丽转身,先后打造出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乡村旅游重点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湖南省文明村四大省级品牌,简直成了金窝银窝……正在赞叹,忽然手指窗外——那是湄江风景区有名的塞海湖;没过多久,又手机窗外——那是湄江风景区有名的三道崖门;没过多久,再次手机窗外——那里,正是朱岩社区法治文化广场,我们开始进入充满传奇色彩的朱岩村。

湄江风景区地处湘中腹地,涟源市北部,为国家4A级地质公园,集泰山之雄伟与漓江之秀美,享有“三湘一秀”和“楚湘奇观”美誉。有一首顺口溜是这样赞美的:一代帝陵,两湖秀水,三道岩门,四片绿洲,五座寺庙,六大飞瀑,七里峡谷,八面险峰,九曲湄江,十里画壁,百个奇洞,千块奇石,万树腊梅,亿年历史……朱岩村是独立村落,就在三道岩门与十里画壁之间;在这里,社区便是景区,居民都是住在风景里。

两边是雄峰连绵,柏油路在“夹缝”中蜿蜒盘旋。摇落玻璃,向外望去,蓝天白云,阳光灿烂,田地起伏不定,民居错落其间,一片祥和安宁。马路两边有护栏,墙体彩绘温暖人心,公益标语鼓舞人心,秀美屋场——“祥和苑”四处,恍惚间,宛如误入“桃花源”。又如上六盘山,马路盘旋而上,车子盘旋而行,你永远不知道前方扑面而来的风景,惊喜不断。

美景的诱惑挡不住,我们在一处两层楼新民居前停下。主人淳朴憨厚,笑容慈祥,搬椅子,倒茶水,很热情。得知我们来采访,这位陈嗲嗲(此地人称老爷子为“嗲嗲”)不胜感慨:山沟沟里的人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从来就没想过——那时候谁敢想啊!因为村里人穷怕了,因为这里曾经是出了名的穷山恶水——

朱岩村有七个组:朱岩、朱木、塘湾、庙山、东排、冲子、大岩。昔日的朱岩村,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村民衣食全靠村里的薄田薄土种庄稼,此外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穷得叮当响。被迫无奈,村民们相约去河里挖河沙,结伴远走益阳“拌禾”(收割水稻),甚至以乞讨为生……村里太穷,村里的女孩只想往外嫁,外村的女孩根本不会嫁进来。当时流行着“有女莫嫁朱木山,三十六弯上大岩”,村里因此出现了不少“扁担亲”:两家女孩子互嫁,肥水不流外人田……

听着陈嗲嗲翻古,李站长自然熟悉,不住地点头应和;王馆长爱好摄影,边听翻古边拍照,满脸惊叹;我陷入沉思——这里正是朱木山,当年的穷山窝,如今的“桃花源”,现实版的“山乡巨变”!后来,陈嗲嗲不说了,只是摇头感慨。阳光下,陈嗲嗲活像一尊古老的雕塑,背景便是今非昔比的朱岩村。

别过陈嗲嗲,我们随李站长一路看风景,一路前行,不知不觉,走进了朱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新官上任三把火

社区服务中心前,居务公开栏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我和王馆长情不自禁走了过去,观赏起来:“社区简介”“村务公开”“基层治理”“文明行为规范”“强化家庭建设”“产业发展与村庄规划”,甚至还有“法律援助法”,内容丰富,系统规范。就在这当儿,李站长大步流星走进去,很快出来,招呼我们去村委办公室。

村委办公室宽敞明亮,正面大墙上,贴满各种奖牌,“先进单位”“突出贡献”“文明标兵”“基层党组织”,各级各类,琳琅满目。窗外正是阳光灿烂,大半墙奖牌似乎闪闪发光,最闪亮的自然是李站长大加赞叹的四大省级品牌。奖牌左边,是“乡村振兴六大核心点”:规划是龙头,田园变公园;产业是基础,产品变商品;人才是关键,离乡变返乡;农民是主体,村民变股民;文化是灵魂,农房变客房;生态是优势,环境更宜居。奖牌右边,则是“乡村振兴十大成功模式”,有民宿发展模式、村集体组织带动模式、综合发展模式、外部资金撬动模式、田园综合体模式、传统文化复兴模式等。这面大墙,无疑是一道大美的风景。

村委会一班人统一着装,白衬衣,蓝裤子,让人眼前一亮,展现出极佳的工作状态与精神风貌。今年42岁的村支书陈杰,正当壮年,原本家境殷实,先在宁波经商,后回家乡,在煤矿搞管理,也曾回家创业,精明强干,个人事业风生水起,日子过得很滋润。当时村里人才奇缺,凭着可靠的人品与出众的才能,陈杰支书在2017年换届选举中全票当选,临危受命,走马上任,从此舍小家为大家,全心全意带领全村致富,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雁”。上任至今,呕心沥血,全力以赴,先后被评为最美扶贫人,优秀党务者,优秀共产党员,涟源市人大代表,人民好支书……荣誉面前,陈支书始终低调。此刻,面带微笑,热情招呼,毫无架子,在随和自然的气氛中,我们面对面开聊。我们最关注的是朱岩村旧貌换新颜的华丽转身,朱岩村的“创业史”。面对我们好奇的目光,陈支书始终微笑着,直言感谢好时代好政策,才有了朱岩村的今天。然后打开了话匣子,坦言“三个努力方向”——新官上任,烧了“三把火”——

带领全村人走上致富路,先得转变村里人的思想观念,“人心齐,泰山移”;要不然,全村致富只是纸上谈兵。

山里人淳朴厚道,但思想保守,不愿接受新观念。2006年老支书曾带领不少村里人去宁波谋生,跟着新疆人学着做烧烤,捞到了第一桶金。陈支书上任,也曾带领村里人去自己经商多年的宁波搞烧烤,开超市,从宁波到浙江省城杭州,到湖南省城长沙,村里人生活状况有了改变,但村子几乎成了空村!陈支书跟我们说:当时想改变这一状况,留住村里人不外出,难度很大!压力很大!乡村振兴政策出台,陈支书想抓住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带领全村人走上致富路,可村里人安于现状,不思改变。上任伊始,陈支书着手禁燃禁炮,成为全市首个“吃螃蟹”的人,在村子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不少村民不理解;兴建文化宣传墙,少了出租收入(墙面出租都是收费的),村民们不情愿;打造秀美屋场,拆老屋建新屋,老年人思想守旧,一时拐不过弯来……在接受湖南省法制电视专栏记者采访时,陈支书与年逾古稀的龙嗲嗲在休闲凉亭面对面,回忆了当年思想转变的心路历程,从不理解、不支持到甘愿“损失一己之利,顾全大局”,坦言“退一步海阔天空”……陈支书带领村委会一班人,挨门挨户“家访”,推心置腹,苦口婆心,从早忙到晚……皇天不负有心人,村里人的观念开始拐弯,有好政策支持,不出门也能致富,何乐而不为?说起那段日子,陈支书说,人都瘦了一身肉……  

从根本上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强化基础设施是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说到此处,陈支书给我们看了一串数字:全村水泥路从路面硬化到加宽,到路面白改黑,投入240万元左右;全村安全饮水从修建蓄水池到安装到组到户,投入170万元左右;建设秀美屋场1个,投入120万;建设美丽乡村(含秀美屋场3个),投入400万;落实垃圾分类,投入20多万;办公楼及配套设施,投入约200万;大岩组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500多万;渠道修复,投入40万;大岩组污水处理,投入20万;文化广场建设,投入70万;路灯安装,投入46万;危房改造10余栋,空心房全部拆除到位……

在偏远落后的小山村,如此大手笔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既要人力物力,更要财力——资金从哪里来?陈支书上任不久,正好赶上乡村振兴热潮。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好似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古老的朱岩村,陈支书少见地激动起来,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与鼓舞,信心更足了。朱岩村灵活采取“村集体组织带动模式”和“外部资金撬动模式”对接,双向发力,加快致富步伐,但困难仍然不少:村民们小农经济意识比较浓厚,走村串户,上门“家访”成了工作日常;虽然国家大力扶持,也不能动辄伸手向国家要钱……说到此处,陈支书不多说了,满脸的沧桑与沉稳,诉说着曾经的艰难与前行的坚毅……

在这紧要关头,两次下乡送温暖给致富路上的朱岩村带来了动力与活力。2019年3月,涟源市科技扶贫专家组团进村把脉问诊,助力乡村振兴:整合扶贫与旅游开发资金,利用湄江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开设农家乐、烧烤区、油菜花田、双龙洞景区,举办油菜花节、烧烤节、漂流节,开发民宿旅游,激活旅游人气……2022年5月,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深入朱岩村,调研指导乡村振兴:加强耕地保护,搞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粮食生产;整治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打造秀美屋场;强基础,强项目,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陈支书感慨:这样面对面、手把手地送温暖,阳光般暖心,给了我们信心,也给了我们力量,就像乡村振兴路上的“导航仪”,让我们避免了走弯路,在致富路上一路奔跑!       

朱岩村拥有极其丰富而且独特的旅游资源。域内有千亩国家森林、十里绝壁、三道岩门、双龙岩洞、天然瀑布、湄水河、梯田、景观农业等自然景点。开发旅游业,发展民宿业,占天时,有地利,得人和。朱岩村抓住契机,加大力度,一步一个脚印,先后建成揽月古道、汀兰步道、双向索道、观光电梯、水上乐园、望瀑桥及商业街、观光电车、休闲农庄、中高档民宿、游客服务区、大型停车场。如今,各地游客来朱岩村旅游,十里画壁千年奇观、双龙岩洞天然流水、山中瀑布飞流直下、三道岩门曲径通幽让你流连忘返,美丽乡村现代变迁让你感慨万千,农家独特美食让你大快朵颐,湄山文化多姿多彩让你叹为观止……除此以外,这里还是少年儿童劳动实践、春秋游和夏令营基地,大学院校研学基地,党建、工会、青联、妇联活动基地,摄影绘画、野外拓展、爱情主题活动基地……发展旅游,大有可为。观念更新,基础夯实,旅游业发展优势凸显,为朱岩村全民致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赶上乡村振兴的快班车,“三把火”烧起来,以星火燎原之势,撬动了朱岩村乡村经济的“大跃进”,从此改天换地,翻开了全新的篇章:2021年4月被确定为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同年12月入选第三批省乡村旅游重点村,2022年10月被确定为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第十批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文明村,中央电视台、央视网、新华社、中央信息报等中央媒体和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都视、湖南日报等省级媒体曾经先后进行报道,朱岩社区从此声名远播。

中午,陈支书说去服务中心不远的吴嗲嗲家“吃个便饭”。吴嗲嗲家两层楼,看来新建不久。两口子很热情,满满一大桌农家土菜,土鸡土鸭土猪肉,外加时鲜蔬菜,绿色环保食品,喝自酿米酒。饭桌上,陈支书说起这个吴嗲嗲家曾经是贫困户,如今全村脱贫,吴嗲嗲家也今非昔比。说到此处,满脸憨厚的吴嗲嗲不停地敬酒,再三感谢好政策,感谢村委会,如今日子好过了,全家人衣食无忧,以前想都不敢想……

日子越过越红火

曾经的穷山恶水,如今的青山绿水,金山银山;昔日的朱岩村,如今的朱岩社区,华丽转身,写就了乡村振兴的新传奇。

这里的人素来古道热肠,这里素来民风淳朴,更兼村委一班人舞活了“龙头”,上下一盘棋,小农意识淡化,法治意识日渐浓厚,成了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如今,这里移风易俗,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和家庭教育,村风村貌焕然一新:居民勤劳友善,邻里和睦,遵法守信已成风气,是远近闻名的“无毒村”、“无诈村”、信访“三无村”……

这里的生活区绿化率达到15%,卫生厕所实现100%,美丽乡村建设全域铺开,拥有“祥和苑”等4个“秀美屋场”,沥青路通到户,安全饮水全解决,电力通讯供应足,太阳能路灯全覆盖。与此同时,体育文化设施齐全,800平方米大型文化广场、体育健身、闲庭步道、自行车骑行道、公共卫生间、休闲凉亭、便民座椅、农家书屋、老年人活动室一应俱全。入夜,景观灯、霓虹灯与星空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旅游业发展是朱岩社区乡村振兴亮点,现有集体经济资本金200多万,入社居民120余户,民宿20余家,农家乐10余家,大型商店3家,成立了旅游服务公司,建起了社区医务室,在岗就业300余人。2022年接待游客突破5万人次,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值突破1000万元,集体资金纯收入20余万,带动居民人均增收突破7000元……

如今的朱岩村,村民们再也不需外出务工,倒是吸引了外人来这里投资旅游;女孩子也不再外嫁,倒是吸引了外面的女孩子嫁过来……漫步在闲庭步道,徜徉在文化广场,去休闲凉亭坐一坐,去农家书屋看一看,一派“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欢乐场景。自称“中隐于市”的王馆长感慨:现实版的“桃花源”,真想“小隐于野”,来此定居,“不复出焉”……

在热情的“欢迎常来”欢送声中,我们依依惜别。李站长红光满面,对朱岩村的“新山乡巨变”赞不绝口;王馆长悠闲地开着车,目光在朱岩村这片热土上游离,心旷神怡;我的脑海里,蒙太奇似的闪过朱岩村的华丽转身场景……忽然,车停了下来,又到了陈嗲嗲家门口。我们再次下车与陈嗲嗲闲聊,临走时,我对陈嗲嗲大声说道:“陈嗲嗲,日子越过越红火啦!”陈嗲嗲笑了,不停地说“日子越过越红火”,笑容格外灿烂。阳光下,宛如一尊雕塑,背景仍然是今非昔比的朱岩村。

来到法治文化广场,即将与朱岩社区告别。我们走下车来,回头望去,灿烂、透明、饱满的阳光下,美丽的朱岩村格外美丽,我们为美丽的朱岩村送上美丽的祝福——

朱岩村越来越美丽!

朱岩村人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作者简介:贺有德,笔名老树,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评论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文学》《文学自由谈》《民生周刊》《湘江文艺》《中国教育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教师报》《青年报》《大公报》发表作品若干。

责编:扶雄芳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