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婆大山,午夜梦回的地方(散文)——聂超群
猪婆大山,午夜梦回的地方
聂超群
1
双峰境内有这样一座巍峨的大山,名叫猪婆大山,她宛如一位神秘的仙子,守护着四方岁月的安宁。
猪婆大山姿态独特,别具神韵,她的头部横卧在邵东,仿若在悠然眺望远方;前脚和腹部伸入涟源境内,似在与涟源大地亲密相拥;脊梁,臀部,后脚坐落在双峰境内,成为双峰西部坚实而壮阔的天然绿色屏障。那绵延起伏的山势是大自然精心勾勒的曲线,雄浑中透着柔美。
这座大山,属于雪峰山脉东支余脉,以其独特的身姿,蜿蜒向前,一路连接至衡山山脉,宛如一条绿色的丝带,串联起三湘大地的壮丽山河。山脉间,云雾缭绕,如梦如幻,时而如轻纱般在山间飘荡,时而又如潮水般将山峰吞没,为猪婆大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走进猪婆大山的森林,仿佛踏入了一个绿色的王国。这里林木蓄积达二十二万立方米,高大挺拔的树木遮天蔽日,枝叶交错,阳光透过缝隙洒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森林中负离子浓密,每一次呼吸,都能感受到清新的气息沁入肺腑,让人沉醉其中,这里无疑是大自然的天然肺部,滋养着一方生灵。
漫步林间,还能听到鸟儿清脆的歌声,看到灵动的小动物穿梭其中,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猪婆大山,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珍贵宝藏。
2
在猪婆大山宽厚的臂弯下,藏着一座如璞玉般温润的小镇——甘棠。它与三塘铺毗邻而居,恰似两颗被岁月遗落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韵味。
甘棠镇的美,是被山水精心雕琢的诗意。
春日,漫山遍野的野花肆意绽放,与嫩绿的草木相映成趣,编织成一幅绚丽的画卷;盛夏,群山叠翠欲滴,溪谷幽深静谧,潺潺流水在青石间欢唱,为酷暑带来丝丝清凉;深秋,层林尽染,漫山红叶似火,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寒冬,林海银装素裹,苍茫的雪色为小镇披上一层圣洁的纱衣。
四季更迭,这里的景色如诗如画,各有千秋。
历史的烟云曾在这里萦绕。往昔,猪婆大山上四十八座庵堂庙堂香火鼎盛,晨钟暮鼓回荡山间。然而,岁月无情,如今只留下断壁残垣,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但山中清泉依旧汩汩流淌,自邵东清潭启程,途经桐车坝,一路欢歌进入双峰,最终融入涟水,奔赴湘江,将这份纯净与甘甜带向远方。
在猪婆大山的诸多景致中,插花岭的芒担石堪称一绝。南麓的小溪蜿蜒流淌,溪畔两侧,两块方正如印的巨石隔溪对峙,似在深情凝望。相传这是天上的仙子以“芒杆”从天外担来的灵石,承载着浪漫的传说。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为其留下无数游记诗词,在清同治年间的《湘乡县志》中,也镌刻着它的传奇,让这座隐世小镇更添几分人文底蕴。
3
青青大山,潺潺溪水,这里土地肥沃,人杰地灵。曾国藩的父辈与龙王湾“毛板巨商”朱祖礼几代世交,交往甚密。
昔日,朱祖礼以“毛板船”贸易纵横湘江,富甲一方,而曾氏父辈与他把酒言欢、谈经论道,府邸间往来的车马,踏出了深厚的世交印记。两家不仅在商业上相互扶持,更在文化与家风上彼此影响。
这份跨越几代人的情谊,不仅见证了商贾与仕宦的风云际会,更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厚重的人文底蕴,让后人在青山绿水间,仍能遥想当年的风雅与传奇。
山前停马蹄,绿水揉春风,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永远是我心底最柔软而温馨的记忆。这里也曾是我们儿时的乐园,撸柴,放牛,采蘑菇,摘野萢等。大山的广瀚富饶,陪伴着我们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闲时聆听高山流水,品尝万壑松风,遐想渔舟晚唱。梦回猪婆大山时,在每个午夜,都会触动我身体的某个器官,在睡梦中醒来。
山不在高,有水则美。有山有水有花草,日日美景轮换,不是世外桃源,胜似世外桃源。仿佛间,又回到那些久远却又清晰的童年时光深处,猪婆大山从不曾在我的脑海中消失,一草一木皆有情,走在故乡的那条路上,故乡的山山水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4
岁月如流,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已数十载春秋,和我一样通过各种途径,从农村奔往城市的一代一代的人,只想要逃离土地,想要有个城市户口和一间城里的房屋。
这些年,我踏遍南水北山,领略过江南水乡的温婉秀丽,也见识过北国山河的雄浑壮阔,然而,在心底最深处,始终有一抹无法替代的眷恋——那座生我养我的猪婆大山。
自己的血液中,于连着大山深处的浑厚,于连着人生命运的谙解。在许多年后,会在某个午夜梦回的时刻,回到那个遥不可及的故乡。
少年时代的我,要穿行猪婆大山去镇上的高中上学,途经苍翠蜿蜒的农田,这十四里的山路,是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清晨,薄雾如纱,轻轻笼罩着山峦,神秘而迷人。阳光升起后,金色的光辉洒在山林间,树叶闪烁着晶莹的露珠,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山间的溪流,清澈见底,潺潺流淌,奏响着悦耳的乐章。我常驻足,顾盼蝴蝶漫舞,浏览溪边的野花野草,随风摇曳,散发着清香。
故乡的人,更是我心中最温暖的存在。他们朴实善良,热情好客。
记得小时候,左邻右舍总是互帮互助,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农忙时节,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欢声笑语回荡在山间。老人们坐在屋檐下,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孩子们在一旁听得入神。
那些温馨的画面,至今仍历历在目。
如今,铺了新马路,曾经的流金岁月已然逝去,但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人,早已深深融入我的灵魂。每当夜深人静,思念如潮水般涌来,猪婆大山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在脑海中浮现。那是我生命的根,是我心灵的归宿,不容丝毫的矫情和亵渎,这份对故乡的眷恋,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5
穿过猪婆大山往西部而行,便到了山顶,我的老家就在这里。
山斗缺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石多地少,属于娄邵干旱走廊地带,受中亚热带季风影响,每到秋冬季,这里的降雨量只占其它充裕区域的30%左右。
每到夏季,这里的土地龟裂如蛛网,滚烫的黄土蒸腾着热浪,连青石都泛着苍白的反光。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望着屋檐下空荡荡的水缸,听着远处枯井传来的回音,那份对水的渴望,便化作了心头难以言说的痛。
因为缺水,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有时人畜饮水都出现问题,干旱特别严重的时候,政府还组织消防车送水。因为缺水,大片农田因无水灌溉而荒芜,肥沃的土地只能种些耐旱的药材。红薯、玉米,产量寥寥;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乡民大力发展药材种植,现在已发展成连片药材产业。
水是生命之源,因为水,山斗人从未向命运低头。他们背着水桶,沿着崎岖山路往返数公里取水;在雨季时,家家户户用大缸小瓮收集雨水,小心翼翼地储存。那时在政府的支持下,乡民打地下水,父辈们三班倒,没日没夜在地下岩洞深处戳岩引水,后来因技术和地形复杂等各种原因导致引水失败。
时代变迁,钻井队的机械设备更新了,现在很多村上都打了地下水,人畜饮水解决了,但工业用水还是制约了这里的经济发展。
6
春风掠过猪婆大山的林海,也在为这片土地鼓劲。
国家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党的政策好了,曾经的山斗人民正上演着令人惊叹的蜕变。山斗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每一缕阳光下,都凝结着乡亲们用勤劳双手织就的希望。
一茬茬房屋如春笋般破土重生,低矮的土坯房逐渐被气派的楼房、精致的别墅取代。白墙黛瓦与琉璃飞檐错落交织,在青山绿树间勾勒出崭新的天际线,每一扇明亮的窗户都映照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每一处精美的院落都诉说着山村的沧桑巨变。
当春日的暖阳唤醒大地,漫山遍野的药材花竞相绽放。粉白相间的花瓣层层叠叠,在微风中轻舞飞扬,将山村浸染成一片梦幻花海。游人如织,穿梭其间,欢声笑语与花间鸟鸣相映成趣。花团锦簇间,蜜蜂忙碌地穿梭,蝴蝶翩跹起舞,为这座小山村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诗意。
驻足于此,时光变得柔软而缓慢。清晨,看露珠沁着清香,在晨光中编织出朦胧的诗意;午后,漫步于青石小径,聆听脚下石头诉说岁月的故事;傍晚,倚坐门前,静赏夕阳将天际染成绚丽的色彩。这般宁静祥和的田园画卷,让人沉醉其中,不愿离去。
曾经贫瘠的土地,我午夜梦回的故乡,如今已焕发新生。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党和政府送来的甘霖,浇灌出的幸福之花,是山斗人以勤劳为笔、以汗水为墨,在这片土地上描绘出壮丽的篇章。
热情好客的猪婆大山人,永远怀着最炽热的心,敞开怀抱欢迎四方宾客。邀您坐在庭院中,泡一壶清香的山茶,品一杯醇厚的米酒,共赏云卷云舒,同话家常趣事。
富厚山乡和美乡村的建设之路,猪婆大山人从未停歇,带着对故土最深沉的爱,他们正以坚定的步伐,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奋勇前行。
作者简介:聂超群,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娄底市作协理事。著有散文集《时光里的尘埃》,小说作品在“番茄”“中文起点网”上连载。
责编:扶雄芳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