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聚焦 [省内] 散文 | 匠心暖民心——王建华(宝岛阿华)

散文 | 匠心暖民心——王建华(宝岛阿华)

2025-08-26 09:45:27 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王建华(宝岛阿华)

匠心暖民心

宝岛阿华

在娄底市娄星区的西南边陲,有一个被誉为“古津小镇”的水洞底镇,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气息浓郁。孙水河的潺潺流淌,为这片土地谱写了最动听的旋律;而蜿蜒壮观的龙山,则为它勾勒出一幅绚丽的画卷。

清晨,灿烂的阳光洒满大地,为水洞底镇向红社区披上一层金色的光辉。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主任曹运清,迎着朝阳步入社区办公室,开始了他一天的忙碌工作。多年来,他坚守基层,用脚步丈量社区的每一寸土地,以勤政实干精神回应居民的期待,将一颗炽热的心献给社区群众。在他的领导和带动下,社区面貌焕然一新,村规民约制订遵守,志愿活动广泛参与,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医疗保障全员覆盖,文化生活多姿多彩。2022年,社区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颁发的“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荣誉称号。

这一国家级荣誉的获得,使向红社区在娄星区众多社区中脱颖而出,曹运清也凭借其勤政为民、热心服务的工作态度,赢得了社区退役军人和老年人的深厚信任,成为社区群众心目中的“优秀带头人”。

水洞底镇因水运而兴盛,是一个充满古朴风情的地方。向红社区坐落于水洞底镇的东北侧,这里的居民,主要由原湖南省锻造厂职工家属组成,他们曾经怀着满腔热情,为这片土地奉献过青春和热血。社区距离娄底城区8公里,辖区总面积2.8平方公里,下设8个网格组,65岁以上老年人就有1481人,其中80岁以上的218人,另有退役军人378人。

曹运清于1990年参加工作来到湖南锻造厂,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座建筑、每一株植物都非常熟悉。特别是社区中的长者们,他们对曹运清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每次见到他都会热情地打招呼,有的甚至会紧紧握住他的手。面对这些满头银发的老人,曹运清在心中默默立下誓言,他要为他们创造一个温馨如家、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社区工作中,致力于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的活力。

近几年,因参加采风等活动,我多次来到水洞底镇,对向红社区也渐渐熟悉起来。每次走进这里,都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温暖和生机。

过去的社区,道路两侧杂草丛生,两边全是杂乱无章的菜园子,家家户户搭建煤球棚,更是让社区显得凌乱不堪。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对居住环境及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曹运清毅然组织社区志愿者,对居民自建的煤球棚进行了统一拆除。然而这项工作开展困难重重,犹如逆水行舟。一开始,不少人对拆除工作不理解,对书记产生不满情绪,甚至惹来了不少恶语相向,骂声不断。

面对这一压力,曹书记没有丝毫退缩,他和志愿者们挨家挨户耐心沟通,用真诚和耐心叩开居民们的心门,他深知,只有让大家真正理解改造的意义,才能顺利推进工作。终于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大多数居民被他的执着和真诚所打动,开始支持社区改造工程。

与此同时,曹书记为了争取政府的项目资金,不辞劳苦,无数次往返于市、区、镇各有关部门,每一次奔波都饱含着他对社区改造的殷切期望。那些日子里,他顾不上陪伴家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为社区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曹书记的努力下,社区争取到1200多万资金,有了这笔资金,一系列改造工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先后改造房屋55栋823户;进行排水管网改造,让污水不再横流;建设平整安全的步行道路3条,方便居民出行;社区亮化工程设置路灯85盏,照亮了居民回家的路;投入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26处,设置休息座椅20处;并增设健身器26处,每一处都彰显着对居民的关怀。

在社区环境改造期间,曹书记几乎天天守在施工现场,他像一位守护家园的卫士,时刻监督工程质量,协调施工矛盾,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三年的时间虽然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向红社区来说,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社区平整干净的路面,绿化如茵的草地,规范整齐的菜园,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舒适安全温馨的居住环境,获得了广大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一致好评和点赞。许多老人谢绝了家人要他去大城市居住的要求,感慨地说:“现在的社区这么好,我们哪儿也不想去了,就在这里守着这个幸福的家。”

我与曹运清书记初次见面,是在2023年的夏季,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应水洞底镇书协会长邓战胜老师的邀请,我前往他的居住地向红社区进行参观。在社区那间小小的办公室里,我第一次见到曹书记。他中等身材,年过半百,鬓角略显斑白,额头上也刻着岁月的痕迹,但他那双眼睛明亮而有神,笑意盈盈间,自然流露出一种让人倍感亲切的和蔼气质。

我刚在办公室落座,便目睹了接连不断的访客前来。有的是来汇报情况,有的是来寻求书记的援助。据说,曹书记的办公室每天都是门庭若市。就在我们交谈未几时,他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甚至居民家中的水电等问题,也成了他必须亲自处理的“大事”。在他眼中,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大家庭,那些看似琐碎的小事,都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他总是耐心倾听群众的意见和需求,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尽可能解决,力求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看着他耐心倾听、认真记录、迅速安排的模样,我心中涌起一股敬佩,这小小的办公室,承载着多少居民的希望与信任。

有次,社区一位年过八旬的朱姓老人不慎走失,他的老伴焦急地跑到办公室来求助:“曹书记,我老伴突然不见了,我在社区四处寻找不到,他有些神志不清,请您们帮忙寻找。”

曹书记的面容瞬间严肃起来,眼神中满是担忧与关切,他轻轻拍了拍老人的手,安抚道:“您别着急,我们一定帮您把人找回来!” 随即,他迅速安排人员,穿梭在镇上大街小巷,终于,在通往娄星城区三四公里的路段找到了走失的老人。当老人平安归来时,家属非常激动,拉着曹书记的手再三感谢,那一刻,曹书记疲惫的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那笑容温暖而纯粹,是真心为他人排忧解难后的满足。

其实仔细想想,作为社区书记兼主任,曹运清每日要统筹规划社区各项重要事务,千头万绪,群众的日常琐碎困难,本不在他的职责范围内。他也曾无奈地向反映问题的群众解释,建议找相关单位解决。可群众眼神里满是对他的依赖与信任,诚恳地说:“曹书记,我们找其他人没有用,只能来找您。” 那质朴的话语,饱含着群众对他深深的信任,也成了他无法拒绝、甘愿为群众奔波的理由。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老龄工作已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重视。为了更好地提升社区老年服务质量和水平,他带领社区团队以服务老年人为宗旨,把老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与娄底弘和医养中心进行合作,成立了老年协会和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提供助洁、助餐、助急、助行、助医的“六助”等居家服务,力求把社区老年服务打造成规范化专业化的老年服务社区模式,让这里的老年人度过幸福的晚年生活。

在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每天都有近百人在这里娱乐,老人们各得其乐,有的围坐在一起打牌娱乐,笑声朗朗;有的在空地上打太极拳,一招一式尽显从容;还有的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活力满满。这是曹书记和志愿者们利用原湖南省锻造厂的闲置房,精心打造的社区老年人的活动中心,也是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阵地。经过全新的改建装修,这座 1200㎡的活动中心焕然一新。设有老年食堂和餐厅、健身活动室、养老服务区、棋牌娱乐室等,配备有3名专职工作人员,忙前忙后,每天为30余位老人精心烹制营养可口的饭菜,把场地打扫得一尘不染,这里俨然成了老人们的第二个家,每天充满了温暖与欢乐。

曹运清祖籍新化,1966年出生于冷水江市,高中毕业后进了湖南锻造厂,在车间锻炼了两年后,先后担任锻造厂经警中队队长、武装部部长、机关支部书记。2017年,他走马上任水洞底镇向红社区主任后,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社区服务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和衷心拥护。

80多岁的老党员和退役军人盛长二,前几年摔了一跤,感恩曹书记的看望和关心尊重,他病愈后每天来到社区活动中心,除了打太极拳锻炼外,主动当起了志愿者,兼起门前房后的清洁工作和区域卫生。曹书记对他说;“您这么大年龄了,还当社区志愿者,为社区服务做奉献,实在不好意思。”老人说:“我是一名老党员和退役军人,为社区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是应该的,也是对社区的一点回馈。”

在我的手机相册中,珍藏着一张意义非凡的瞬间捕捉的照片。照片中呈现了一个极为感人的场景:一位中年男士与一位近90岁的老人相拥而坐,男士面带微笑,紧握着老人的手,两人亲热地交谈着,那温馨的画面宛如一对久别重逢的母子。

这张照片的拍摄日期是今年的5月24日,在向红社区办公室抢拍的,照片中的中年男子就是曹运清,老人名叫杨爱兰,是一位年近90岁的老党员。当时,我正在社区采访活动,目睹她找到曹书记办公室来,亲热地和曹书记聊家常,主动要求参加社区组织的“纪念湖南锻造厂六十周年”活动,并递交了200元作为活动费用。“杨奶奶,我们非常欢迎您来参加活动,但费用我们不收您的。”曹书记温和地向杨奶奶解释。尽管老人坚持要支付费用,但曹书记最终还是在活动结束后,将钱款退还给了杨奶奶。

我惊叹道:“曹书记,您的胆识令人敬佩,居然放心让几十位80岁以上的老人参加这次活动,这不仅是心理上的巨大压力,更是承担着不小的责任担当与风险。”

曹书记透露,在活动筹备时,他也确实很矛盾,考虑到很多的细节安排,许多事无巨细的工作,甚至连续半个月夜不能寐。这些锻造厂的老职工,有些已经数十年未见,都渴望借此机会团聚。其中,92岁高龄的罗副厂长更是特别,他要子女亲自陪同从云南赶回来参加活动。曹书记对此不敢有丝毫大意,特意安排志愿者专人负责从车站接送。值得庆幸的是,这次活动最终圆满顺利,他心里一块悬着的石头才落了地。

社区老人及居民的困难,始终牵动着曹运清的心。他将老人们视如己出,经常走访,探望生病的老人,嘘寒问暖,传递社区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对于那些独居或空巢的老人,他更是关怀备至,不断与他们的家人沟通,确保老人的子女每天至少两次电话问候,若联系不上,便通知社区志愿者介入。

社区居民周秋云在丈夫去世后独居生活,因患有严重抑郁症,将老公给她留的钱乱买物资等,曾经被送到精神病院住院。回家后,曹书记和志愿者经常给她做心理辅导,帮她买好药放办公室保管,要她每天到社区办公室来报到两次,曹书记亲自督促她服药,还帮她保管工资,每月限定给她一千元生活费。周秋云感激地说:“多亏了曹书记帮忙,我才恢复正常生活!”她还担心以后曹书记要是退休了,不知该怎么办?

曹书记安慰她说,随着国家对银龄工作的重视,社区老年服务工作以后会越做越好,会为老年人消除后顾之忧的。

湖南省锻造厂,曾隶属于国防科工办的军工生产企业,拥有近400名来自全国各地部队的退役军人。曹运清作为基层党的工作者和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始终铭记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投身于退役军人工作。近几年来,社区积极传承“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建立了退役军人服务站,配备了专职人员,致力于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提供周到的服务,确保社区的退役军人和老年人感受到一种归属、成就、荣誉和幸福感。

2023年的9月,得知曹运清被评为“娄底市最美拥军人物”的消息,我当时去向红社区采访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那天,我预约了一辆网约车,约定下午两点半在小区门口等候司机。“阿姨,您要去水洞底吗?”一位帅气的男子早已在路边等待,面带微笑地向我询问。

在车上闲聊时,我得知司机姓邓,也是来自水洞底。“您认识向红社区的曹书记吗?”我好奇地问道。

“您是想找曹主任吧,我太了解了,我就是这个小区的志愿者!”真是出乎意料的巧合。小伙子一边驾驶,一边热情地讲述起曹主任如何关怀退役军人的种种事迹。

这位姓邓的年轻人,和他的父亲都是退役军人,家中还有三个姐姐。他退役时,全家挤在一间仅40多平方米的平房中,经济条件紧张,正为结婚无房而发愁。得知他的困境后,曹运清主任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分配到的单身职工房无偿赠予他,解决了他的婚房问题,而曹主任自己一家却搬到了岳父母家的平房中居住。

“曹主任是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领导,也是社区退役军人的贴心人,一般除了送房子给自己家人,谁会这么做啊?”小邓感慨地说道。到了水洞底,因为曹主任比较忙,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的专干小谢接待了我,并陪我参观了社区近400名退役军人信息资料室,退役军人荣誉展示台。2019年,社区对退役军人进行全面调查、统计精准人数,有的退役数十年老兵无法提供证件,曹书记和社区服务站人员到处寻找原始档案查阅,处理疑难问题。历经半年之久,将社区300多名退役军人干部建档立卡。小谢陪伴我在社区的平坦道路上边走边聊,在长达300米的文化长廊上,丰富多彩的内容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让我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仔细欣赏。这里展示了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彰显了军工的情怀与精神,以及军人的风采,图文并茂,充满了正能量,给予人们鼓舞的力量。

小谢向我透露,在曹书记的不懈努力下,社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的危旧房屋等难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并消除了安全隐患。对于老兵的待遇和信访问题,他们积极深入地进行思想工作,用真心和情感化解信访矛盾,确保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乡镇,从而维护了社区的稳定与和谐。

我们来到一栋平房前,一位老人正在整理自家菜园,菜园分厢用石块围起来,时令蔬菜一片绿色,门前还有几株结满金钱桔的树。“陈伯伯,您在忙啊?休息一会吧,有人找您聊聊。”小谢与老人打招呼道。老人叫陈绍柏,今年80岁,1965年从邵东去当兵的,退役后来到锻造厂,虽然3个小孩都在外面工作,企业于2007年因政策性破产,但他和许多退役老兵一样,仍选择留在这里生活。“曹书记很关心我们,经常问寒问暖,让我们感到很温暖,我在市中心医院做胆切除手术,曹书记还亲自买水果上医院看望,让我非常感动。”陈绍柏老人对我说。

“我们在曹书记的带领下,社区的双拥工作成效显著,让居住这里的每一个退役军人感到无比舒心,常常为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而感到自豪。”小谢如是说。

“社区工作无小事,群众满意是大事。” 曹运清饱含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将汗水洒落在社区的角角落落,浇灌着群众幸福生活的种子。他始终保持着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怀着一颗赤诚的心,默默坚守在基层岗位上,用自己的付出与担当,诠释着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他就像一座坚固的灯塔,成为社区群众心中最坚实的主心骨;又像冬日里的暖阳,是大家最温暖的贴心人。

几年来,曹书记带领社区荣获了各级政府颁发的“先进单位”“文明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十余项荣誉,他本人也多次荣获“先进个人”“先进党组织书记”“2023年娄底市最美拥军人物”等称号,还当选为娄星区十一届人大代表。

娄底之名源自二十八星宿,因坐落于娄星与氐星的交汇处而得名。在浩瀚的星空之下,曹运清宛如其中那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娄星的星群中熠熠生辉,显得格外耀眼和引人注目!


作者简介:王建华,笔名宝岛阿华。中华诗词学会、娄底市作协会员,作品见刊于《湖南文学》《湖南工人报》《中国有色金属报》等报刊,连续五年被聘为红网举办的全国文学征文大赛评委,著有散文集《华韵春秋》

责编:杨雅婷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