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水口村的智慧果园——周敏
水口村的智慧果园
周敏
夏至前后,有雨,有风,天空阴沉阴沉的,雨伴着微风飘洒。已经年过半百的我们,内退后蜗居在乡下,但内心依然带着童真,连续的雨天特别想出去踩踩水。
我提议到我们的兄弟村——石井镇水口村去看看,先生说从祖师村到水口村,还不都是村吗?我说水口村是省示范村,还有智慧果园呢。
汽车行驶在柏油马路的乡道上,与我四十年前在石井中学读书时完全是两个样。马路两旁栽了景观树,马路边一栋栋漂亮的农家小楼在眼前展现。乡村振兴,带动了农民致富,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处处都是绿水青山。
十五分钟后,汽车就把我们带到了水口村,放眼望去,每一条道路、每一个院落、每一面文化墙,都浸润着乡愁韵味。村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如诗如画的场景,如今的农村环境真是好啊!
水口村,显然不缺水,被雨水润泽过的山村,满眼的葱绿、遍布的生机,青翠的桂树与种植的经济作物都带有草木的湿气与清香,放眼望去,山色空蒙,云雾缭绕,整齐的田野一片碧绿。山依着田,田偎着山,错落有致的民居穿插分布,宁静祥和。
高德地图指引着汽车蜿蜒在山路上。地里的庄稼在雨露里滋养茁壮。玉米挺直了腰杆,头顶着红缨,像是一个个英姿飒爽的士兵,坚守着阵地。汽车惊起了树上栖息的鸟儿,扑棱棱地飞向远方。
爬过一个山头,一块写着“水口村智慧果园”的绿色字体招牌突兀地撞入视线,仿佛向前来的游客招手。雨慢条斯理地下着,遮阳雨棚下早就有城里的游客在品尝着水果,与山野零距离沉浸式融入的惬意享受,委实令人心旷神怡。
果园名字起得好,“智慧果园”在保留乡土本色的同时,也体现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示范性,强调科技与传统产业的融合。
智慧果园的老板李忠诚说,他是从农民到农民,20岁当农民,28岁开始,从事过多种行业:跑长途,包工程,后来又多年在外经商办企业。如今年近六十,闯荡多年,满身风尘后,他发现家乡才是自己的归宿,他一直眷恋着家乡良好的生态和适宜的气候,家乡这一片朴素的山地才是他落脚、耕耘的创业之地。这里不仅有朴素的资源,还有与泥土一样朴实的乡民,加上国家相关的扶持政策,乡村日益呈现勃勃生机,这一切足可以支撑他打造一个生态环保而有可持续生机的果园,于是在村委牵线搭桥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感召下,李忠诚决定回乡创业。他在村里包了四百多亩荒地,创办了智慧果园,让昔日荒地高山变成果园,结出乡村振兴“产业果”。
他指着那片果园说,原来这里是一个杂草丛生、土地严重流失的废弃采砂场,为深入贯彻“两山”理念,推进绿色立体化农业发展,他决计回乡建设智慧果园,经过四年的打造,果园于2022年竣工。智慧果园占地400亩,采用水肥一体化、轨道运输一体化、生态防控一体化的先进技术和种植模式,有效提高水果品质,同时不断探索农文旅多元发展,打造农业生态观光园。
在这甜蜜的果园王国里,有车厘子、桑葚、柑橘、桃子、黄金贡柚、香妃梨、柿子等十多个特色品种的水果。水果每月轮番上演,上个月是脆桃成熟期,眼下正是黄桃的盛果期,七月将是脆枣油桃、蟠桃和香妃梨陆续成熟上市,这里四季都有鲜果采摘。
雨逐渐小了,三五成群的游客在挂满红红的脆枣油桃树下或拍照打卡,或摘果品香。还有的游客,坐上了园区里的轨道车,围着果园绕了大半圈,大家说,我们既观赏了乡村美景,又采摘了酸甜可口的桃子,体验非常棒。
果园里,一株株桃树青翠欲滴,一个个色泽艳丽的果子挂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村民们穿着雨衣正忙着采摘,他们将一个个硕大金黄、散发着沁人清香的黄桃摘下来。李忠诚正带着村民一起熟练地分拣黄桃,并将精选好的黄桃一筐筐装好打秤。由于黄金蜜桃品种优良,果肉金黄,口味清甜,肉质脆爽,备受顾客青睐,刚上市便有顾客上门前来抢订一空,提前一周完成了采收。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李忠诚这样的乡贤发挥他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熟悉乡情,懂技术、会经营、有资源等优势特点,带动家乡的乡亲们实现助农增收,智慧果园亩产效益达6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更重要的是为本地农人提供了很多务工机会,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水口村以智慧果园为引擎,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作者简介:周敏,女,娄底市作家协会会员。
责编:杨雅婷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