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紫鹊界的新农夫——罗瑞花
紫鹊界的新农夫
罗瑞花
他说,看过山,看过海,可心中最美的风景,还是稻田。
他说,从心出发,回家种田。
他说,非常感谢央视国际频道“记住乡愁”栏目的厚爱,没想到平生第
一次出镜竟然是国家级大媒体,而且是一整天地拍……
他叫罗忠林,湖南省新化县水车镇仙石村人,80后农家子弟,2004年毕业于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室内设计与装饰专业,作为优秀毕业生被全国知名装饰公司金螳螂录用,2007年离职回长沙自主创业,2009年入景德镇陶瓷学院进修半年后,又在深圳的明星设计公司待了四年。毕业十多年来,在城市森林奔波的他,一路走一路反思,总觉得自己偏离了方向,感觉内心空空的,惶惶的,没有踏实感,没有归属感。2013年新年,罗忠林饱蘸墨汁写下了“回家种田”悬挂在客厅明志,但还是因挂碍甚多,没有付诸行动。直到一天,看了《城市画报》,看了魏壁的《梦溪》,热爱乡村的心终于被点燃。2013年11月,罗忠林怀着对土地最真实的情感,遵从内心的召唤,鼓足勇气“逃离”纷扰内心多年的城市,回到了家乡紫鹊界。
只是因为出去过,寻访过85个村落,他便不再是一名普通意义上的农夫。
水田坊
回到家乡后,罗忠林没有大张旗鼓搞项目搞开发,而是老老实实跟随父亲学种田。疏离农事十多年,再吆喝牛犁田、握紧耙整垄,罗忠林感到自己体力和技术都有所退化,但当手握一把娇嫩的秧苗,双脚踩在如镜的水田里,暖洋洋的太阳照在身上,禾苗在腿脚的一退一退中延伸成片时,劳动的喜悦,就那么真真实实地呈现在眼前,罗忠林感到亲切而美好。插好秧后,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下田看禾,半个月后禾苗固蔸、满行,母亲买来鸭苗放入稻田,小鸭吃虫,鸭粪肥田,时光在眼前跳跃,禾苗在田里成长,小鸭换上了麻羽,这种自然农法是灵魂的节奏,罗忠林感到平和安定。白露为霜,群鸟养羞,稻穗熟了,罗忠林和父母一起,一镰一镰割,一手一手打,一簟一簟晒,一箩一箩用风车车干净,这节奏会持续大半个月,相对于收割机确实显得缓慢,但就是在这缓慢里,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才弥散得更透彻更长久。
稻谷都已经入仓,太阳自然晒制好后,需要经过十天半月的静置来去除热气和火气,让稻米达到一个能量汇聚的过程。新米出来了,真的是月光一样白,莹润,饱满,好多年没来碾米厂碾米了,好多年没这么仔细地打量一掌米了,好多年没闻过这种大自然赋予的奇特的米香了。他兴奋,情不自禁拍了自己种出来的米发朋友圈:“均长8.8毫米,中国最长的米在湖南紫鹊界……”朋友们说,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香呢。罗忠林的一个老师留言:“你的米让我想起了玄宗御马‘照夜白’,日照其白,夜明如珠。”老师的话给了罗忠林灵光,对呀,紫鹊界始祖梯田,曾一度是出产贡米的地方,他欣然给他的米取名为“照夜白”。
“尝新”是喜悦而隆重的。先由家中老人燃香烧纸,祭祀土地和先人,然后一家人齐聚品尝。为了配得上馨香的新米饭,母亲用䅟子粑蒸了鸡,用井水煮了冻鱼,用干笋丝炒了腊肉,再烫上一壶糯米水酒,人人都喝,多少随意,真是喜气洋洋。罗忠林吃着自己种出来的新米饭和母亲烹饪的美食,感觉稻香盈盈的餐桌,真是人间细水长流的美好。一个想法在他心里萌生,他要把家乡好山好水自然孕育的好东西推出去和大家共享。
当农业遇上创意,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罗忠林自创了一个独立小品牌“水田坊”,他把“水田坊”定位为一家有机种植、古法加工的传统美食小作坊,作坊里的每一样食物都必须是 “真的东西,美的味道”,他要用源于生态、乡土、民间的食物,带给都市最真最浓的乡情。他凭借自己的专业特长,对源自故土的农产品、土特产进行了包装设计,通过实体门店和微信两种方式对外销售。罗忠林没做过生意,他对“生意”有自己的理解:一是把不方便变成方便;二是生出创意;三是生活的意义。这也是“水田坊”的经营理念,他穿着自己设计的“回家种田”的文化衫去紫鹊界景区练摊,他为每一个产品拍出最美的图,用心写出最美的推介文字。他说,做农业发心最重要。
【水田坊·照夜白】始祖梯田,米中贵族。骏马要血脉纯粹才俊逸朗润,米也一样,纯粹的根源,干净的环境,天然的水质,才有这样一碗温养身心的好米饭。色白如玉,夜明如珠,故名“照夜白”。
【水田坊·干挂板鸭】山间有鸭,数十成群,头大,嘴扁,颈长,足有蹼,或游水中,或行岸上,或戏田野,外吃虫草,家吃稻谷,历时四月余,方成大鸭,即将干挂,得之不易,请知悉,并爱惜!
【水田坊·柴火腊肉】只有农家熟食,喂养一年以上的土猪,才有这样的肉色。柴火的慢熏细烤,只为沉淀时光的味道。无腊肉没年味,“水田坊”带您追忆浓浓的原味乡情。
【水田坊·干笋丝】居山是福,春天里,竹笋破土而出,凝露采之,春阳透晒,丝丝缕缕,万水千山,春之山珍,舌尖美好。15元/扎,前20名购买者赠送精美书签一份。
……
这些记忆里的味道,这些真实的图片和文字,最能打开味蕾,牵动游子的心,“水田坊”的品种越来越多,知道“水田坊”的人也越来越多。几年做下来,罗忠林发现,山外的人们对紫鹊界的米尤其感兴趣,且需求量大。他想,紫鹊界有原始生态,有良田,有好水,如果还加上老种子,按照古法精耕细作,那一定能产出更优质的稻米。
老种子
“传统农业与原种保护,是未来的高品质农业。”罗忠林对孙君老师这句话深以为然。从2013年返乡以来,他一直在关注、收集在家乡紫鹊界种植多年的老种子。他跟母亲学习给各种蔬菜留种,饶有兴趣地看母亲用母鸡孵化小鸡小鹅。2014年正月的一天,父母去亲戚家喝喜酒未归,罗忠林和妻子全程陪护、应对猪大姐生崽,至晚上八点半左右,猪大姐顺利产下十二子,母子平安。罗忠林看着一地肉嘟嘟的小可爱,真切地感到了生命的神奇伟大,他给猪宝宝分别取名为猪一子,猪二丑,猪三寅,猪四卯……2015年,罗忠林曾与《潇湘晨报》湖湘地理栏目马金辉老师一同在紫鹊界做过田野调查,对老种子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2016年3月,罗忠林将紫鹊界丫鬟寨一位农户自留的“麻谷红”“白沙糯”“鱼籽糯”等常规稻种引种下山,试种了一亩五分田,不施农药化肥,人工除草,真正有机种植,结果这一亩五分田由去年的16担谷减产到8担谷。母亲埋怨亏大了,罗忠林不以为然,割了一些饱满的稻穗回去,第二年继续种。
2019年,罗忠林的老种子稻种增加到十几个,面积扩种到十几亩,且是紫鹊界景区的梯田,耕种难度更大。他严格遵循农时节令,认真倾听老一辈农人的传统耕作经验,再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出调整。从插秧后固蔸、拔节、孕穗、抽穗、齐穗,再到开花授粉、粒子灌浆、结实成熟,稻禾生长的每一个环节都让他忐忑不安。这样悬着心经历了132天后,罗忠林终于看到几个老品种也稻穗长长、谷粒壮实。走在田垄上,看着遍野田稻渐黄,罗忠林对习近平主席的话有了最深刻最贴心的理解:“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罗忠林当年回家,就是想好好种田,出好米,让大家吃上一口可口又健康的米饭。几年时间的探索实践,老种子的价值逐渐凸显,产量越来越高,稻禾抗病虫害能力强,稻米口感好,当地农人重阳蒸米酒年终舂糍粑也开始选购“白沙糯”“鱼籽糯”了。罗忠林更相信科学的数据,他把他的米送去检验,一般稻米的重金属含量会达到0.4mg/kg,有的地方甚至用这个作为衡量标准,但他的米重金属含量每千克只有0.1mg多一点。面对检验结果,这个四十岁的男子,笑得如同天真的孩子。
在做好生产的基础上,罗忠林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打造“水田坊”,小众品牌,必须聚焦精和美。他把“水田坊”的主打产品定为 “紫鹊山泉贡米”,米的外包装选用“五谷丰登”的乡村版画,简练,清爽,让人一见温暖;“好好吃饭,就是好好爱自己”的主题表达,自然,素朴,情意绵绵。在“照夜白”的基础上,又提炼出四个粗粮老品种,罗忠林给它们分别取名为:
【月山白】这是一款白米,山田如月,月照山田,山月山泉,滋其生长,此米色白如月,润泽如珠。
【烟笼紫】这是一款紫米,紫鹊界的老品种,岁月更替,山河变迁,紫鹊紫米,飘香千载,夜迷紫雾,昼笼青烟,此米色如紫袍,贵气漫溢。
【远山黛】这是一款黑米,它号称“药米”,紫鹊界人长寿,“药米”功不可没。远山叠叠,新月娟娟,沟沟壑壑,稻隐其中,此米色泽如黛,誉为“米中之王”。
【云谷红】这是一款红米,获高山深涧之养,得云蒸霞蔚之润,颗粒饱满,体形细长,此米色如红霞,状同玛瑙。
2022年10月底,罗忠林带着他的五个孩子——“照夜白”“月山白”“烟笼紫”“远山黛”“云谷红”去广西南宁,参加了以“种子活态保护利用——促进生态文化保育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种子课程培训班,在对老种子保育的方法和路径上有了更深的感悟。传承老种子,不仅是坐而言,更在起而行,走下田间地头,让种子既能“存起来”又能“活起来”。他将力所能及地带动乡亲们,在自己的土地上,践行着种植梦想,种出自己的未来!
心田公社
刚回家种田的时候,罗忠林任职过一届村长,他带领乡亲修路架桥,发展培育特色产业,保护梅山文化,干得风生水起。后来因与同伴去贵州榕江宰荡参加乡建,卸下了村里工作,2021年村干部换届选举,罗忠林再次参与到村里的管理工作中来。
乡村振兴,产业植入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有效地把老百姓组织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分配才是重中之重,这也是我们党的制胜法宝之一。新春伊始,罗忠林组织村民进行了茶话交流会,他真诚地跟乡亲们说:“我不是回来探望父母的,是回来种田扎根的。这七八年来,我已经把我们的‘紫鹊山泉贡米’卖到了北京、上海、广州甚至加拿大、新加坡。我们不仅有好的品种,更重要的是有好的种植方式,有好的气候土壤环境,这些优质的条件,成就了又健康又好吃的米。对于紫鹊界,我不是一个游客,我是这块土地的孩子,我想在村里成立‘心田公社’。‘心田’既是心中的田,也是心里的甜蜜,只要守护好自己心中的这块田,种田真不是一件苦累的事,而是一件幸福的事,美好的事。我想跟大家一起重拾种田耕地的主业,并让它得到新的价值提升,建设好我们的家园。心在,田在,美丽乡村就在。”
留在村里种田的都是些视土地为命根的老人,他们听到罗忠林这个诚实的年轻人,愿意跟他们一起种田,他们仿佛找到了主心骨,踊跃地加入了心田公社。乡亲们对自己认可的事,从不怕苦怕累,甚至不计较付出,农忙时候,他们可以天不亮就下到田里,可以在烈日下一干一整天,腰都不直一下,可以在风雨里披蓑戴笠战天斗地,他们的坚忍、坚韧和乐观,就是红旗渠精神,就是开辟梯田的紫鹊界先辈的精神。
2021年风调雨顺,心田公社人心齐整,籼稻、糯稻都大获丰收,收割时秋高气爽,米质自然更好。罗忠林和社员们加班加点碾新米,碾完红米、黑米、紫米,再碾白米,满村子的米香。社员们笑着说,卖得好也麻烦,根本停不下来。罗忠林代表心田公社去广州参加了丰年庆,在春田计划的农墟市集上,他为大家分享了“紫鹊山泉贡米”和“回家种田”的创意文化衫,结识了一群亲近土地,亲近生产,亲近生活的伙伴,收获了更多元的社会视角和在地实践经验。2022年南方出现有史以来最强高温,持续四个月没下雨,资江快断流了,洞庭湖区大面积干涸,但紫鹊界因为有神奇的自流灌溉体系,持续晴热天气让水温升高,更有利于催苗,稻田不但没受影响,收成比去年还好,每一粒谷子都金黄燥爽。“天下大旱,此地有收”,这句话在2022年的紫鹊界表现得尤为生动!
金秋九月,央视国际频道“记住乡愁”栏目组来到紫鹊界,对心田公社进行了调研走访,跟踪拍摄了罗忠林和社员们的农事活动。拍摄组老师认为,“紫鹊山泉贡米”不仅米质优良,更重要的是心田公社按照古法种植、简约素雅的包装和诚实用心的经营理念,赋予米以文化价值。心田公社为每一粒米取的名字都与紫鹊界独特的人文生态环境达到高度的吻合,把紫鹊界两千多年的稻作文化进行一次整体的提炼和转译。在紫鹊界梯田的拍摄现场,游客说:“心田公社的米是好,就是有点贵。”罗忠林坦诚地说:“紫鹊界昼夜温差大,稻禾生长周期长,一年只种一季,我们的稻田都是山泉水灌溉,人工除草,鱼、鸭、稻一起生长,用传统农法种植,又是老品种,价格自然要高一点。我们每一粒米的后面都包含着自然界丰厚的历史根脉,也饱含着耕种者一路艰辛和精心努力,还有我们对农业的那份温柔、对土地的那份情感、对生命的那份敬重。其实也只有让它的价值得到提升,才有可能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让土地得到善待,得到激活……”
拍摄组老师问罗忠林对未来的打算,罗忠林想了想,说:“既然已坚定了回家种田的想法,就该有一辈子待下去的信心。我会更加全身心地沉到土地的最深处,扎实种好田,把家乡建设得更像家乡。我们心田公社不只是一个经济合作组织,更要作为土地修复的高地,还要有真正的反哺机制,对养老、育青、壮幼有系统性的思考和解决办法,让每一位社员成为美好乡村的发现者和建设者。同时,为失去故乡的人找到回家路,让心田公社成为他们的新故乡,让心田公社的理想和实践成为未来乡村生活的一个小样板。好好种田,让乡村生活更踏实更富足。”
紫鹊界的云山雾水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为紫鹊界,为紫鹊界的这个新农夫。
他说,田生活,有点甜。
他说,喜欢自己越来越像个农民。
他说,我在犁田,没空接电话,有事请留言。
作者简介:罗瑞花,湖南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人民周刊》《中国文化报》《中国校园文学》《湖南文学》《湘江文艺》《天津文学》《散文百家》《湖南日报》《湖南教育》等报刊,出版散文集《衔泥带得落花归》。
责编:杨雅婷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