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的政策扶不起“躺平”的干部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月30日讯(通讯员 胡景明)近日,网传广东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发布《2023年度躺平休闲人员拟定名单公示》,再度引发了对“躺平式”干部的讨论。“躺平式”干部指的是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实干不担当、对工作被动应付的干部。为帮助“躺平式”干部重拾工作热情,各地政府出台了各种政策方法,成功帮助部分干部重回正轨,但是也有部分地区效果不是很理想,究其根源,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躺平”的政策扶不起“躺平”的干部。
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价值所在。干部肯定不能“躺平”,但是将“躺平”作为具体干部表现优劣的评判标准是否合理,公示通报是否合适?“躺平”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评价一个干部“躺平”,如果是指其精神状态,就不能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如果是通过“谈话调研、民主评议”等手段,借第三方视角进行评判,又难以保证结果的客观公正。如果是用工作成绩来判定,那就更没必要。不胜任岗位可以遵照《公务员法》处置,玩忽职守可以根据《政务处分条例》处分,作风不扎实可以依照《纪律处分条例》处理。工作上的失误,自有一套完整的奖惩机制,为什么不能直接通报其工作失误?为什么还要再开一个“赛道”,评几个“躺平典型”?更何况,评还是不评?评多少合适?采取所谓公开公示的手段,到底是为了帮助“躺平”干部重新振奋精神,还是为了宣扬自己捣鼓出来的“创新”之举?
干部当然不能“躺平”,但是督促干部的措施关键还在于如何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提到:“社会节奏很快,大家都很忙碌,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随着各方面工作的推进,基层干部的压力也与日俱增,看着工作如排山倒海扑过来,难免都会产生畏难情绪,有些人能自己重整旗鼓、调整状态、迎难而上,有些人会趁机敷衍了事,放任自己随波逐流,直至完全“躺平”。反对“躺平”要注重对部分干部的定点帮扶,但更关键的拿出硬措施激励全体干部担当作为,保持工作状态和工作热情。与其想着怎么打板子,不如进一步理清干部能上能下、绩效激励、关怀爱护等机制,真正调动起广大干部的积极性,“躺平”问题自然可以迎刃而解。
责编:康玉洁
一审:熊敏
二审:罗曦
三审:朱宪章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