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那山那水那古枫——易南辉
那山 那水 那古枫
易南辉
那山,那水,那古枫,美好回忆一串串。
1
我家对面就是峰峦凝翠的十指山,形似双手紧握十个指头紧紧相依,山上有成片成片的松树林,松树林里有漂亮鲜美的蘑菇和一群群采蘑菇的小伙伴,踏上松软厚实的松针毯走进大山,大山里总有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山脚下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弯弯曲曲一直流入资江。
2
小溪从村庄的院落中蜿蜒而下,溪里有很多小鱼小虾和泥鳅,放学后约上华哥、二愣,扛个簸箕就开始捕捞,把簸箕放在溪口或水草丰富的水段,然后跑到上头用脚一阵糊弄把水搅浑,一提簸箕,满盘都是小鱼小虾,还有小泥鳅活泼滑溜,甚是可爱。小溪溪口大的地方,是大人们用大网捕鱼的最佳场所。特别是涨大水的时候,总能收获几条大河里的大鱼,我们这些小孩只能远远看着羡慕不已,如果有认识的叔叔,就让我提个鱼篓在边上当个助手,过把瘾。
3
山上除了大片大片的松树林,还成片住着父老乡亲们,房子的院子边上都栽上了桃子、梨子、李子、杨梅和板栗,每到果实成熟的时候,就是我们最解馋的时候了。都说吃杨梅时吐籽就像没吃,一大颗一大颗的杨梅放到嘴里满口鲜汁酸甜爽口,连籽带肉一口吞下,满足极了。家人们只要上了山,就是一大筐一大筐的水果带回来供全家人和邻居们享用。也有说是去山上“捡杨梅”的,其实是去“偷”,但通常不会被挨骂,遇到性子烈的家主嘟噜几句也就过了,遇到心善的老乡还会爬到树上摘些给你带回家吃。记得山泉边的桃树结的果子又大又甜,咬一小口就满嘴鲜香脆润,凡是劳作后来到井边喝水的乡亲都可以随意摘吃,一起享受大自然的恩惠。
4
“爬开,本哦,爬开,本哦,爬开,本哦……”,每逢端午,游家湾、大洋江、罩门崖、五星、炉观等资江沿线村庄的江面上龙舟赛火爆开场,两岸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卖冰棒的、卖包子粽粑的、卖桃李果子的非常多,那时候几块钱能买一大袋杨梅,一粒粒连核带汁的,酸甜滑爽。小姑娘都穿着新衣服在人群中跑来跑去,漂亮极了。我们堤上村的龙舟很好认,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船尾,有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下江南时,御赐的一面蓝色的令旗和龙头两面小旗,还有一个会跳跃会翻筋斗、玩倒立的叔叔。那时,童年的小伙伴们都觉得站在资江边上看龙舟不过瘾,就学着大人的模样,用铰刀把木头削成小龙船,插上自制的小旗子,放学后约好在门前小溪里放龙舟比赛,欢声笑语在村头回荡。
5
那些年,村里的田地里长满了庄稼:稻谷、玉米、红薯、小麦,还有满塘的荷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堤上园艺场里的果树结满了果子,有大片的李子、桔子、黄花、茶叶,乡亲们不仅可以做工换钱,还可以分到香甜可口的果子回家享用。到了收获的季节,合作社的仓库里藏着满仓的幸福与甜美。这一切,都离不开乡亲们的辛勤劳动,离不开合作社的科学经营,更离不开一条条直达田间地头的水渠灌溉。
村里有一个依靠资江建立的大电排水泵站,各条水渠从村一组一直延伸到其他七个组的田地里,滋养着全村的庄稼和果园。随时光推移,水渠已经被破坏,村支两委正积极谋划修复,我们期待建成更加完善的灌溉系统,为全村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6
大家都说,村里的古枫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有人说曾在树下见过母鸡带着一群小乌鸡,传说这群乌鸡是乌金的化身,而树是一棵神奇吉祥的旺财风水树,于是常有乡亲和外来的游客到此叩拜祈福。枫树庇佑着枫树下的乡亲无病无忧、安居乐业,古枫一年四季不落叶,具有特殊的灵性与坚韧。我有同学和亲戚就住在枫树下组,小时候走亲戚的时候,就喜欢在枫树下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或在枫树边的水渠里痛快洗澡、打水仗,爷爷奶奶们看着我们的调皮劲儿,笑得合不拢嘴。
……
那山,那水,那古枫,说不完的美好传说。
我惦念,我欢欣,我期待。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勤劳、质朴、和善的父老乡亲们,一定能群策群力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富饶、美丽、和谐、幸福的新家园。
作者简介:易南辉,湖南省作协会员,娄底市作协会员。曾策划实施央视网“人民记忆:70年70城”——钢铁新城 湘中娄底“世界锑都”重现“绿水青山”等主题宣传活动;在《湖南日报》《湖南作家》《新湘评论》等报刊发表作品若干。
责编:杨雅婷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