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服务 教育动态 市第四小学:28载爱心接力 照亮孩子求学路

市第四小学:28载爱心接力 照亮孩子求学路

2024-06-21 19:36:35 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曹丹 郭佐平

新冷水江6月21日讯(曹丹 郭佐平)在资水河畔的第四小学校园内,一段跨越28年的爱心故事仍在继续。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助学的故事,更是一段用爱铸就的梦想旅程,温暖着无数贫困学子的求学之路。

走进市第四小学,温馨与和谐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爱心汇聚的海洋。学生们怀揣梦想,朝气蓬勃,书声琅琅间,传递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而在这背后,是无数爱心人士的无私奉献。自幼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李书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坚信“读书改变命运”。幸运的是,学校的助学政策如春风般温暖了她的心田。她每年都能得到一笔助学款,不仅为她解决了学习上的后顾之忧,更让她的成长之路更加顺畅。

市第四小学学生 李书颖说:“这个钱爷爷奶奶会给我买课外书、文具、蔬菜、水果、牛奶,可以让我更加健康地成长。

李书颖奶奶 杨华贞:“”他们学校领导、校长、老师都非常关心我们这些穷困生,我以后也要非常感谢政府,也要告诉我们小孩,让我们小孩特别有一种学雷锋的爱心,以后也要好好学习,帮助这些穷困的孩子。

每年的3月“学雷锋月”,学校都会开展扶贫助学捐款仪式,老师学生轮流上台,向募捐箱投入自己的爱心。捐款全凭自愿,也不拘金额,大家却都伸出援手,传递着爱的暖流。

市第四小学老师 刘丽萍:“作为一名老师,每天和孩子们朝夕相处,所以我非常愿意尽我所能给他们一些帮助,不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我都非常开心。”

市第四小学老师 李乐:“其实我们捐助的金额可能并不是很大,但就是这些小小的心意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它能够给更多的孩子带来帮助。”

市第四小学的“扶贫助学基金会”成立于1996年,当时学校还叫“布溪学区布溪学校”。基金会成立的初衷是帮助那些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面临失学风险的学生。

市第四小学办公室主任 张海涅:“当时这里的学生主要家庭贫困,没有像样的书包,交不起学费,衣服穿得破旧,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完成学业,我们团支部就滋生了成立‘扶贫助学基金会’的念头,我们将这一情况向当时时任学区主任张前芝汇报,张主任也同意我们的看法与想法,他们通过支部会研究,要求团支部开展扶贫助学活动。”

1996年3月,学校“扶贫助学基金会”正式成立,当时2200余名师生“你捐一毛,我捐五毛,他捐一块”,筹集1700多元救助了20多名学生。

市第四小学校长 潘志良:“我们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为一些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经济支持,这项活动我们已经持续近三十年了,有的学生在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承担着家庭的重担,也有的学生成为了老师,把这份爱传递下去,他们都在各自的人生里发光发亮,这也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市第四小学办公室主任 张海涅:“不管是一年两年,还是十年二十年,教书育人的初心永远不会改变,这份爱心会一直传递下去。”

经过28年的发展,这一优良传统已经深深植根于学校的文化之中。截至目前,基金会已累计筹集善款40多万元,帮助1200多名贫困学子完成了学业。受助学生收到的不仅有温暖,更多的是力量。

市第四小学学生 周涵:“我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爱,也感受到了他们对我的帮助,我会努力学习。”

受助学生们在毕业后,也纷纷选择回馈社会。他们中有的成为了教师,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去温暖更多的孩子;有的则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那份初心和使命。

毕业学生 刘嘉琪:“就是我现在记得都很清楚,在读初二的时候,就是在那个2016年,我们班主任老师了解到我的情况之后,不仅鼓励我,然后替我申请了学校的助学金,让我可以心无旁骛地去学习,那么这些温暖就一直支持着我学习和生活,因为有了这样的榜样存在,所以现在我也成为了一名教师,我会像曾经帮助过我的那些老师们一样,去爱护我自己的这些学生们。”

市第四小学28年如一日的爱心接力,是教育之光,更是社会之暖。这份坚持不仅为贫困学子提供了物质上的帮助,更在精神上给予了他们无尽的鼓舞。这段用爱铸就的梦想旅程,不仅照亮了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温度与力量。为这样的善举点赞,期待更多爱心汇聚,共同为孩子们的明天助力。

责编:扶雄芳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