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服务 民生 锑都大地:春耕正当时 早稻育秧忙

锑都大地:春耕正当时 早稻育秧忙

2024-03-22 18:58:53 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曹丹 郭佐平

新冷水江3月22日讯(曹丹 郭佐平)俗话说“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水稻要高产,关键是育好苗。时下,正值早稻育苗备耕的关键时期。连日来,我市种粮大户抢农时、争主动,采取智能化、工厂化育秧等方式,助力早稻生产“加速度”,为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融媒体中心记者谢思雨说:“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春分节气,在春分时节,土壤的透气性会比较好,正是播种的好时候。随着气温不断回升,我市的早稻也进入了育秧高峰期,今天我们一起来到了三尖镇,让我们看看这里春耕备耕情况怎么样。”

走进三尖镇连岩村惠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育秧工厂,一盘盘催芽制作好的秧盘摆放整齐,部分秧苗已经破土而出,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基地负责人王红姣是种了十几年田的“老把式”,也是拥有耕田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植保无人机等设备的“新型高级职业农民”。

“王总,你在忙什么呢?”惠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红姣说:“你好,我在给刚摆的秧盘浇水。”

融媒体中心记者谢思雨问道:“为什么那边的秧苗已经变绿了呀?”

惠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红姣说:“这是两天前摆的,就慢慢变绿了,今天摆的过两天也会慢慢变绿的。”

融媒体中心记者谢思雨说:“我刚刚进到这个大棚,我感觉这里边的温度比外面高很多。”

惠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红姣说:“是的,这个是早稻秧苗嘛,外面的气温比较低,里面温度有25℃,利于早稻秧苗的生长。”

融媒体中心记者谢思雨问道:“那这些秧苗什么时候可以进行插秧呢?”

惠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红姣说:“在25天左右吧,大概长到4-5叶的时候就可以插秧了,大概7月中旬,就可以收割了。”

记者看到,第一批育秧盘已经长出了2厘米左右的秧苗,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批育秧。与传统秧田育秧相比,机械化育秧更省时、省力、省投入,而且用流水线育秧方式,谷种播撒均匀,能保障种子整齐发芽、及时出土,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今年,王红姣积极响应政策,新建了5000平方米的智能化育秧大棚,除了给自家1000余亩水稻用秧,还能为其他农户提供1000余亩稻苗。

惠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红姣说:“现在农业政策越来越好了,我们也坚定地跟着政策走,不断提升水稻种植技术水平,从开始的传统育秧转变到现在的集中育秧,更好地保证秧苗的质量,为今年粮食稳产增收打下基础。”

另一边,在南阳村金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负责人袁洪丽和丈夫邹正武正在育秧棚内忙碌。由于基地大棚被年初的冰雪压垮,从正月初八开始,夫妻俩就着手大棚重建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建设完毕,仅剩部分喷灌喷淋系统还没有调试好。为了不耽误农时,这几天,袁洪丽都是手动为秧苗浇水。好在400多亩早稻秧苗都已经摆盘完毕,只等它茁壮成长。

金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袁洪丽说:“我们从去年的200多亩增加到今年的500多亩,我们合作社有信心能够把今年粮食任务完成。”

融媒体中心记者谢思雨说:“这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了很多农户正在抢抓有利时机,开展春耕作业,同时,我也发现,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这些农机新技术、新设备,不仅成为农民干事创业的好帮手,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责编:杨雅婷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