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化和旅游厅一行来冷水江开展专题调研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14日讯(通讯员 曹丹 )13日,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欧阳斌带队深入锡矿山开展专题调研,强调冷水江相关部门要紧扣红色文化底蕴,依托生态修复成果,发展生态旅游,实现“两山”转化,让红色和绿色成为锡矿山最美底色。
欧阳斌一行来到锡矿山展览馆、千洞崖红军亭、“万马奔腾”石林、“两山”生态广场、羊牯岭碉楼等地,实地调研并专题听取相关工作汇报,详细了解锡矿山红色工矿文化底蕴、生态修复成果、文旅产业发展等情况。
锡矿山总面积116平方公里。因明嘉靖年间(1541年)首次发现锑矿,当时误以为锡,故名锡矿山。拥有体现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史缩影的南矿一号竖井、 南矿二号竖井、锡矿山展览馆等国家级工业遗产;拥有忆苦窿、羊牯岭碉楼等工矿历史文保遗迹;拥有知名的锡矿山组和佘田桥组地层,湖南省最大的煌斑岩脉在此出露地表;并保存有湖南早期工矿党支部中共锡矿山特别党支部旧址、红六军团长征指挥部旧址、红军长征纪念碑、解放锡矿山战斗遗址及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红色旅游资源。同时,锡矿山先后被列入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娄底市党员教育基地、湖南省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和国家地质文化小镇。
欧阳斌表示,不管是锡矿山的历史,还是现在的新面貌,都让人感到震撼。相信未来,“世界锑都”将会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他指出,矿山变青山,矿区变景区,锡矿山的转型发展蹚出了一条“红色教育”与“绿色发展”结合的路子。接下来,冷水江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锡矿山各景点基础设施建设,设置明确的指示牌、地图和基本情况介绍,提升游客体验感;要突出历史和文化两个优势,融自然景色、红色基因、工矿遗址、地质文化于一体,全力打造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同时,省里也将给予一定支持,助力锡矿山加快绿色转型发展。
市领导何晓琳、汤颖陪同调研。
责编:扶雄芳
一审:熊敏
二审:罗曦
三审:朱宪章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