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镇”在出发(二) 渣渡镇:青年与家乡的“双向奔赴”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21日讯(通讯员 曹丹 朱俊峰 郭佐平)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渣渡镇,就有这么一批“新农人”,他们将个人奋斗“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大蓝图”,成为助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重要力量。
羊肚菌是珍稀食(药)用菌,营养元素丰富。在湖南,种植羊肚菌的技术壁垒一直难以打破。2020年,30岁的易强强成功攻克这一难题,让羊肚菌入“湘”随俗。如今,“素中之荤”的羊肚菌在渣渡镇和平村实现了亩产600斤,年产值达400余万元。
记者 曹丹:“我想很多人应该也像我一样,对这个羊肚菌的种植的过程不是很了解,那么今天我们就让和平村的致富带头人,也就是我们本地羊肚菌的种植第一人,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渣渡镇和平村党支部副书记、芊炎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易强强:“这个地里面现在是一个翻好地的一个状态,接下来,我们就会将我们的菌种均匀地播撒在这个箱面上面,然后我们再进行覆土 覆完土之后,我们会对它进行一次定根水,第二天我们就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菌丝。”
易强强是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农林工程学院2019级农村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也是娄底市委组织部定向培养的村干部。从校园到社会,学习不仅让他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以产业引领乡村振兴的决心和信心。走访了娄底市289个村落后,羊肚菌以其生长周期短、效益高、见效快走进了易强强的视野。随后,易强强赶赴云南、四川、黑龙江等地,对全国313个羊肚菌品种进行了长达4年的分离培养、驯化栽培、对比试验。经过6800多组试验后,他终于研发出产量稳定,适合湖南地区种植的“芊炎一号”。据检测报告显示,“芊炎一号”亚油酸含量高达56%,比其他品种多8%,亚油酸含量全球最高。栽培过程中,易强强还发明了双层覆膜控温技术和温光气湿动态管控系统,成功将亩产提升了十倍。
渣渡镇和平村党支部副书记、芊炎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易强强:“目前我们羊肚菌的经济效益,亩产是在400-600斤,按鲜货100斤,如果全部销售掉的话,1亩的产值能够达到4-6万元。”
试种成功后的易强强,毫无保留地向有意种植羊肚菌的乡亲们提供菌种、技术指导并保底回收,让乡亲们尝到了甜头,也带动了娄底市130个村跃跃欲试,直接带动37人就业,间接带动了614人就业。
渣渡镇和平村村民 刘建程:“(去年)一亩搞了两三万块钱,今年想把这个面积扩大,就搞了10来亩左右。”
渣渡镇梓坪村党总支部副书记 李俊锋:“他给我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一整套的过程,然后让我在这个种植的过程当中,基本上是没走弯路的。”
群山环抱的渣渡镇,煤矿开采曾是其支柱产业。后来,煤矿陆续关停并转,各村不约而同把目光转向了发展生态农业。谢吉民是利民村的老支书。2016年,他带头成立了德程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并邀请侄子刘翔回乡和自己一起干,发展猕猴桃产业。
市德程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 刘翔:“我回来就是为了带这个头,现在年轻人都想着出去,但是就没有人敢出头,第一个敢回来返乡创业,就想着把自己地方经济搞好。”
在谢吉民叔侄俩的带动下,基地如今已辐射带动种植面积1500余亩,带动农户80余户;长期安置就业人数26人,带动临时工、季节工16人。今年60岁的谢仿华怎么也没想到,年轻时许下的“家门口就业”的愿望能变成现实。
渣渡镇利民村村民 谢仿华:“做了五六年了,离家里近,说来就来了,中午还有饭吃,待遇也还可以。”
然而,这些在谢吉民和刘翔看来,还远远不够!他们还因地制宜,开始筹建休闲山庄。如今,休闲山庄已经开工建设,预计明年就可投入使用。
市德程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谢吉民:“一个能够给当地带来一些就业岗位,二给地方带来一些经济收入。”
在滴水村雨逸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们正忙着修建渠道,一旁蔬菜成畦、果树成荫的美景令人沉醉。这是李华林、段娟夫妻俩带给村庄的新变化。2016年,夫妻俩回乡创业,希望用产业带动家乡发展。几年下来,夫妻俩开垦了1000亩荒山,通过“种养结合”的模式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帮助20多人固定就业,20多人临时就业。
渣渡镇滴水村村民 李福兴:“只有华林敢担当,这里没有谁敢办这样的农场,现在清理得很干净,还要搞无花果基地,样样都做得有,东西自产自销。”
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返乡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广袤乡村回馈他们以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在这场返乡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中,青春之花正绚丽绽放。
记者 曹丹:“在这片恬静而美丽的土地上,一群曾背井离乡,追逐着更广阔世界的冷水江人,怀揣着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在他乡积累知识和经验后毅然归乡,带领乡亲们,书写着一个个荒山变‘金山’,资源变财源、劣势变优势、生态变产业的锑都新故事。”
责编:扶雄芳
一审:熊敏
二审:罗曦
三审:朱宪章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