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镇”在出发(一) 禾青镇:文明新风劲吹乡野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20日讯(通讯员 曹丹 郭佐平)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全市各乡镇的面貌也在不断更新。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乡村振兴 “镇”在出发》,为您展示冷水江市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近年来,禾青镇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乡村建设、农村移风易俗等工作为抓手,着力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幸福感,实现了文明实践与基层善治的同频共振。
记者 陈晨:“十五年前这里的穷远近闻名,村民的年均收入不足一千元,十五年后的今天,这里的村民年均收入已经突破了3万元,并且这个村呢 还获评了“湖南省美丽乡村”“湖南省文明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这里就是炉竹村。”
在炉竹村,年收入上百万元的家庭不算富裕户,两三层带庭院的小别墅更是随处可见。谁能想到,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破旧的小村庄。2011年,一批敢拼敢闯的炉竹人前往广州、深圳等地创办物业公司,闯出了一片天地。多年来,他们通过帮亲带友,带动300余名村民共同发家致富。面对家乡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有限的现状,大家自发出智出资出力,为村级发展贡献力量。
禾青镇炉竹村乡贤 刘修贤:“大家赚了一点钱,都想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反正在外面都是游子,家乡才是我们的根。”
禾青镇炉竹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 刘文忠:“(20)14年(20)15年搞自来水,他们这些乡贤、老板就筹资了80多万,(20)18年修草砂路,两天时间,他们给我们筹资了140万,(20)21年搞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筹资了200多万,只要是村里的建设,他们就会大力支持。”
在政策帮扶和村民乡贤的共同努力下,炉竹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现在的炉竹村,一院一景,一户一韵,处处展现着可喜的变化。
禾青镇炉竹村村民 刘三旺:“整治以后,老百姓配合得蛮好,像我们这里一样,起来首先把门前门后院内卫生搞好,晚上都要清理一下。”
禾青镇炉竹村村民 刘华林:“现在好多人看到我们炉竹变化这么大,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值得一提的是,村民们的庭院虽然不大,但养花种菜两不误,既有“看头”,更有“赚头”。
今年开始,黄红梅和家人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发展“庭院经济”。种的蔬菜除了满足自家人日常食用外,余下的,村里会帮忙联系买家上门收购。新的增收路子,让黄红梅一家乐开了怀。
禾青镇炉竹村村民 黄红梅:“我反映到领导听,就来收购了,特别关心,共产党真的特别好。”
离村部不远的宣传展示栏上印着村里“道德模范”的照片及简介。每年年底,炉竹村都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选“文明家庭”、“和睦家庭”、“好儿女”等道德模范。2018年至今,已推选出30余名(个)。此外,从2016年开始,村里考上大学的孩子不仅能登上村里的“明星榜”,还能收到村里发放的奖学金。
禾青镇炉竹村党总支书记兼村主任 刘文忠:“凡是考了一本的,村里面奖励一万,二本的奖励五千,这是村里面对学子的一种鼓励,希望我们炉竹村每年都考入十多个大学以上文凭。”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和炉竹村同饮一江水的资氮社区,也实现了从“老旧厂区”到“宜居社区”的美丽蝶变。资氮社区的前身是原湖南省资江氮肥厂家属区,2017年6月正式组建社区并纳入市级管理。面对企业改制留下的诸多问题,第一届两委班子选举产生后,直接从居民群众最关注的环境卫生问题做起,通过集中整治,共转运2700多吨垃圾,拆除乱搭乱建186处,恢复了社区干净整洁的面貌。随后,社区组建了一支130多人的志愿服务队,为居民提供理论宣讲、文化服务、生活帮办、公益救援等服务,建立健全“以德积分、以分换物”的积分制度,并成立了350平方米的社区老年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进一步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禾青镇资氮社区居民 罗旭东:“免费把所有的房顶,一些老旧房子上面大的彩钢瓦,都进行了沥青加固、增厚,总而言之我们现在社区变美了。”
禾青镇资氮社区居民 黄民彪:“我孩子原先在深圳都特意买了房子,要我到那里去住,我都觉得还是没有这里生活得舒服一些,自在一些。”
禾青镇资氮社区居民 曾庆生:“这个地方就是我们养老的好地方,在这里好舒服的。”
近年来,资氮社区先后获评冷水江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佳村居、冷水江市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娄底市卫生村等荣誉,拟命名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记者 陈晨:“漫步在现在的禾青镇,放眼望去,村村有特色,步步皆为景,干部主动作为,党员身先士卒,干群良性互动,乡贤积极反哺,一幅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真正成为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诗意栖居地。”
责编:扶雄芳
一审:熊敏
二审:罗曦
三审:朱宪章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