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名专家来冷水江授课 全市千余名教师集中“充电”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19日讯(通讯员 曹丹)冬意渐浓,学意绵长。16日,冷水江市中小学学科工作室第二次集中主题研修在市二中开班。全市中小学学科工作室全体成员及高中各高考科目教师共1000余人接受集中培训。
本次集中研修为期两天,共设置1个主会场与21个分会场,以“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为主题。开班第一课,湖南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刘建琼作了题为《落实课程标准,加强课程教学“教-学-评”一体化建设》的专题讲座,帮助教师全面理解、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提升专业素养。随后,其余专家们分学段分学科开展实践指导,参训老师们边听、边看、边记,将收获化为文字,及时总结,勤于研思,精准把握。
市第二中学教师阳莉蒲说:“这一节课我自己的收获是非常非常深刻的,许教授讲到的关于安全车距的这个问题,平时我们在课堂上学的时候,教学的时候,是很难做到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的,今天许教授的这种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红日实验学校教师颜慧娟说:“因为我目前正在主持一项省科协的课题——小学中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实践研究,听了黄教授的讲座之后,我对我接下来的研究目标有了一个大概的框架与思路。”
市第一中学教师王伟奇说:“以后我觉得这样的活动还是可以多开展一些,毕竟对于我们老师们来说,新高考、新教材,它都是一个全新的话题,需要有更多的这样的专家来指点,引领他们更好地去把握这些‘三新’的一个方向。”
市第一中学教师卿文琪说:“在这次活动当中,我们年轻教师学到了很多,不管是从教学教法还是教学的思维,甚至来说是对我们年轻教师个人的未来发展,都有了不错的学习提醒,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多多学习。”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阶段16个学科课程标准正式公布。今年6月,冷水江市正式启动中小学三个学段共22个学科工作室,并开展第一次集中研修活动。学科工作室的成立,是冷水江市继中小学基础教育评价体系后的又一创举。它聚集了各学科精英,将把团队力量优势发挥到最大,成为冷水江市教师的研究乐园、成长平台、辐射中心。此次集中研修,进一步加强了冷水江市中小学学科工作室队伍建设,让教师们开阔了教育视野,丰富了教育理念,掌握了教育教学技能,厘清了各学科“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与路径,提升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钟文革说:“这次培训以后,我们就布置了一个作业,参与这次培训的每个学科的老师,他要在我们教材里面找一个大单元,来进行教学设计,就是让我们的老师把握教材结构化的设计,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责编:杨雅婷
一审:熊敏
二审:罗曦
三审:朱宪章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