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财政:“管、压、减、控” 落实“过紧日子”要求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12日讯(通讯员 刘元忠 杨晨)记者今天从冷水江市财政局了解到,近年来,冷水江市采取“管、压、减、控”等措施,严格财政支出管理,大力压减财政一般性支出,切实兜牢“三保”底线。
一个文件“管”。
出台了《关于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严格财政支出管理的实施意见》纲领性支出管理文件,从强化预算约束、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压减事项、支出审核机制等方面进行具体规范和约束,将“过紧日子”的要求贯穿于财政财务管理全过程。
二张清单“压”。
每年年初,下发一般性支出压减明细表和行政经费压减明细表,要求各单位一般性支出必须较上年决算压减10%以上,其中行政经费(含“三公”经费、办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压减20%以上,并明确了具体压减金额。从部门决算看,2022年一般性支出2.24亿元,同比下降29.27%,其中行政经费支出7720万元,同比下降29.57%。
三项清理“减”。
一是清理编外聘用人员。对各单位现有编外聘用人员进行清理,单位满编后聘请的编外人员原则上全部清退。除公务用车、窗口服务、法律法规有规定或上级有政策规定的情形外,行政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得使用编外聘用人员。各单位编外聘用公车司机数以单位保留的公车数量确定;窗口服务人员数量以单位实设服务窗口数量确定;代课教师人数按照全市教育系统产假人数确定;协辅警人员数量按上级要求确定,并只能从全市差额事业人员中调剂安排。编外聘用人员总数2023年要比2022年压减10%,并逐年进行消化。二是清理存量资金。建立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常态化管理机制,扩大存量资金清理范围,对结转一年以上的部门基本支出、“三公”经费、项目支出(正在实施的项目除外)等财政资金,以及沉淀闲置、低效无效的单位资金收回财政统筹使用。三是清理项目资金。坚守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底线,逐个项目落实好资金来源,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本的引导撬动作用。项目没有资金来源的一律不允许开工、凡融资增加隐性债务的一律不允许开工、预算外资金未经审批的一律不允许开工。建立动态项目清理机制,对不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采取“停、缓、调、辙”等采取,调减项目支出。
四方监管“控”。
一是强化预算执行监督。规范预算编制,打破基数概念和固化格局,坚持以收定支、量力而行,从严从紧编制预算。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安排支出。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二是强化支出事前评估。涉及增加财政支出的重大政策或实施重大政府投资项目,要事前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充分考虑当前财力和长远影响,凡是评估认定不具备实施条件、存在财政风险隐患的政策,一律不得出台实施。除上级政府明确要求外,部门确需出台增支政策所需资金通过各部门财政专项资金等现有渠道解决,市财政不新增安排。严禁建设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严禁以任何方式变相增加政府隐性债务,不得违规举债。三是强化财政投资评审。强化财政投资评审职能,防止高估冒算,严把财政资金使用关口,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对未确定资金来源和额度的建设项目不启动财评程序,预算评审中超过资金来源额度的项目要先落实超出部分资金来源后再出具评审意见。实施过程中确需变更设计且增加投资的,建设单位应书面报告市政府,经市政府主要领导批准同意后方可实施,变更部分增加资金由单位自行筹措,财政原则上不追加安排资金。变更、新增造价超过概算10%的,要按相应程序办理调概手续。四是强化国库集中支付审核。严格执行预算一体化系统中指标“一对一”支付,未经审批不得调剂使用。单笔采购金额3万元以上(含)的项目,需提供单位纪检部门参与监督签字的验收书,并报派驻纪检监察组备案。规范使用现金,强化公务卡结算管理, 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公务消费事项未按规定使用公务卡的,原则上不予以支付。
责编:扶雄芳
一审:熊敏
二审:罗曦
三审:朱宪章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