锑都工匠(四) 张永青:煤海深处炼“匠心”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10日讯(通讯员 郭渺洋 余际林)18岁进入金竹山矿业一平硐煤矿,张永青用26年时间从小工做到副总工程师,谱写出了一曲“乌金赞歌”。
金竹山矿业一平硐煤矿副总工程师张永青说:“进入井下作业,我们千万不能进入那些盲洞、密闭地点,因为密闭(空间)里面,我们不知道有多少瓦斯,这也是硬性规定。”
一桩桩瓦斯事故留下的惨痛教训,让张永青思考最多的,就是怎样做会更省时省力?怎样做会更加安全?下井前的安全培训是每天的“规定动作”。在张永青近乎苛刻的管理下,一平硐煤矿连续11年实现安全生产。
金竹山矿业一平硐煤矿副总工程师张永青说:“我们的工人兄弟来矿里上班,上有父母,下有妻儿,家庭的幸福寄予我们的一举一动,下井干活就要讲安全。”
2018年,张永青带领采煤104队开采2533工作面,该工作面煤厚达3.5米以上,矿井使用的液压单体支柱最长型号为2.5米,跟顶板一次采煤高度只有2.3米。当时矿井普遍的工作面支护设计控顶为三排二空,不少底煤资源由于无法回收导致浪费。张永青经过支护强度计算,潜心研究、反复试验,最终设计出四排三空支护。
金竹山矿业一平硐煤矿副总工程师张永青说:“采用四排三空支护以后,增加了安全支护下的空间,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给清扫底煤、捡矸堆矸提供了场地,使工作面各个点多回出0.6米的煤,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经过改造,2533工作面实际出原煤38万吨,多回收煤炭资源近6000吨,为企业增加效益300多万元。为指导工人掌握新的支护方法,张永青在电脑上用 CAD 软件画出工作面支护图,悬挂在井下现场,将每一个步骤及技术参数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工人,使“一人之长”变为“众人之技”。他带领的104队也一直延续着规范的操作,在每一次工程质量验收时成绩斐然。2022 年,以张永青为骨干的技术团队不舍昼夜,成功制订了湖南省第一份《双重预防机制手册》,成立了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平台,使一平硐煤矿的双重预防机制成为全省样本。
金竹山矿业一平硐煤矿机电副矿长肖永平说:“这个任务没有先例可寻,时间和任务都很紧,张矿长就带领我们矿井十多名技术人员深入学习双重预防机制的相关要求,经过20多次修改和不断完善,最后获得了省应急厅的一致好评。”
从煤海深处而来,向未来开拓进取。为把煤矿职工从艰苦危险的工作环境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张永青敢啃“硬骨头” ,敢进“急难险”,用心锻造属于他的乌金“工匠梦”。
责编:杨雅婷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