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矿山:荒山变花海 矿区成景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26日讯(通讯员 熊敏 吴凯 朱俊峰 谢思雨)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南时提出,要“守护好一江碧水”。5年来, 冷水江市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全力推进锡矿山区域环境治理,昔日废渣荒山如今鲜花烂漫、满目葱茏。
4月25日,距离五一小长假还有三天,记者在锡矿山生态修复基地玫瑰爱琴海景区看到,连片怒放的月季宛如一条缤纷夺目的“花被”铺在山上。远远望去,娇艳盛放的月季与废弃的烟囱交相辉映。微风吹过、花枝摇曳,四面八方的游客闻讯赶来,大家在花海中自由穿梭、拍照留念,陶醉在阵阵花香中。
游客万峰龙说:“真的心旷神怡,没想到有这么多花,万紫千红,非常美,空气也很清新。”
游客杨鹃说:“原先这里荒凉得很,现在有了一片花海,所以我也和朋友们来拍拍照,打下卡。”
有着126年开采历史的锡矿山是中国锑工业的发祥地,其锑资源储量、锑产品产量、锑产品质量均居世界第一,被誉为“世界锑都”。然而,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工矿开采史,让这座饱经风霜的矿山变得满目疮痍,成了废渣遍地、污水横流的“不毛之地”。居住在矿区的居民纷纷搬下山去。
闪星锑业锑冶炼厂员工颜进说:“印象最深刻的时候在我们的快乐的童年,那时候我们经常到那个小河小溪里面去捉螃蟹、摸鱼虾,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螃蟹、鱼虾再也不见了。”
锡矿山的生态环境污染引起了国家、省、地市的高度关注,相继被列为全国38个重金属污染治理重点区域之一、湖南省湘江流域治理与洞庭湖保护五大重点区域之一。十余年来,冷水江市在全力治渣、治水的同时,深入开展“矿山复绿”“万亩大造林”等专项行动,对主体灭失矿山和石漠化山体进行植被恢复。地质复绿近6万亩,7400万吨一般固废、60万吨野外混合渣全部治理到位;二氧化硫日均浓度值降幅76.7%,锑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被国家自然资源部纳入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在2021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大会上推介,“世界锑都”的“生态欠账”一点点得以还清。而今,站在锡矿山山顶,一幅花红叶绿、蓝天碧水的景象尽收眼底,曾经“脏灰黑”的锡矿山,成为众多游客观赏游玩的“景点”。看到“金山银山”的前景,当初因“资源枯竭”而离乡的锡矿山人,而今又回来了。
锡矿山七里江土菜馆店主杨美兰说:“看到游客越来越多,我就想回家创业,就在家里开了个小小的农庄 ,来我店里吃饭的人也是络绎不绝的。”
同时,冷水江市以矿区重金属污染区为载体,运用“光伏开发+生态治理+储能”模式,建设1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打造生态绿色清洁能源基地;整合资源打造集红色、工矿、研学、生态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先后建成万马奔腾、百驹戏水、玫瑰爱琴海等旅游景点,昔日的矿区变成了景区。
锡矿山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阮劲松说:“持续抓好生态环境提质增效,改善人居环境,打造成生态修复示范区、地质文化基地和红色旅游文化区,让锡矿山更绿更美,不仅让本地人上矿山,更要让更多的游客来矿山。”
责编:扶雄芳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