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湖南冷水江频道 社会新闻 非凡十年·镇当时(七) 三尖镇:大道如虹筑坦途

非凡十年·镇当时(七) 三尖镇:大道如虹筑坦途

2022-10-17 16:48:38 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17日讯(通讯员 曹丹 熊敏 刘毅斌 廖钟琳)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尖镇坚持把农业产业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打造特色农业小镇最美名片,开创了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绘就了乡村振兴新蓝图。

“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光明村的村委会,在我身后,正在召开着一场特殊的屋场会。今年是光明村黄桃丰收的一年,村民们也一起分享着丰收的成果,一起探讨着来年黄桃种植计划,我们可以看到村民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记者谢思雨说道。

熏风吹更晚,骄阳落山头。这天傍晚,在风清种养集体经济合作社黄桃基地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围坐在三尖镇光明村综合服务中心坪前,谈产业发展、说基础设施、聊环境治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烈地讨论着村里这十年的变化。村里的庭院内外干净美丽,黄桃产业喜获丰收。村民腰包鼓了,建了新房、买了新车,曾经的省级贫困村迎来了涅槃新生。

三尖镇光明村干群共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今年大家辛苦了,今年合作社的收入全部折成商品,可能是个四十多万块钱,但是我们要继续地把它做好,在明年,争取打个翻身仗,因为明年大部分的果树挂果了,今年还有一片没有挂果,但明年全都挂果了,明年争取看能够突破八十万块钱吗,争取大家多分点红。”

昔日茅草园,如今花果山。近年来,在党和政府政策的扶持下,村上开山辟路,通水通电,荒山荒地得到有利开发,一条条“建、管、养、运”综合发展的“四好农村路”陆续建成,30公里的村组道路为黄桃销售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借助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三尖镇的黄桃被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更多沉睡于乡野山间的好山好水好风光被“唤醒”。每年慕名前来赏花、摘果、游玩的人数不胜数,一批乡村农家乐、特色民宿等新型业态逐渐兴起。如今,从狮子山上俯瞰三尖镇光明村,崭新的草砂路在群山中蜿蜒延伸,白墙彩瓦的新式楼房鳞次栉比,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尖镇光明村村民李庆宗说:“我们以前在山上,家里面就是地方很偏僻,就是喂了一点鸡、猪,经济来源很少。我下来以后,在这里,水、电和我的生活改变非常之大,村里面和镇里面给我安排了一个公益性岗位,对经济方面增加了很大的变化。”

记者谢思雨说道:“这里是省道S235和省道S236的交汇处,在几年前,这里道路坑坑洼洼,村民出行不便,货物运输不畅,严重制约了村民的发展和地方的增收。现在宽阔整洁的马路直接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加速度,带来了人民满意的幸福三尖。”

路修好了,宜居又宜商。近10年以来,三尖镇始终坚持“交通先行”战略,攻坚突破交通瓶颈制约,高标准推进省道S235线、Y581线提质改造工程,完成交通投资8000余万元,建成乡村公路12.99公里,全镇公路总里程达110公里。从一条条泥泞的乡间小道到如今的宽阔平整的水泥路、草砂路。路的通行,见证着三尖的历史变迁,也拉近了城市与乡村的距离。秋天,驱车行驶在S235省道上,平坦开阔的公路、金色灿烂的稻田与错落有致的村庄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三尖镇石槽居委会居民周述祥说:“没修路前的话,这个地方可以说是破烂不堪,现在修好了之后,这个地方的一种形象已经大有改观。”

S235省道三尖段商铺老板邓玉华说:“现在路修好了,路面环境也好,店子里面也干干净净了,卖东西也要好卖得多了。”

一条条蜿蜒的产业路、致富路如河流般环绕、攀爬在三尖的田间地头,承载起来来往往的车辆与人流。借助路的串联,黄桃、茶叶等产业不断发展,连点成片。回顾这十年,三尖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一路高歌,阔步前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跨步推进,群众幸福感显著增强;水云峰黄桃、青钱柳茶叶、龙居崖民宿成为标志性名片,生态观光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初具规模,农业发展跃上新台阶;先后被评为湖南省“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娄底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乡镇”,冷水江市“三农”工作先进单位、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单位。随着交通路网的加速推进,未来的三尖镇必将在快速发展的大路上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三尖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鹏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精神,推进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全面完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强化科技支撑,加快产业融合,建设“种植+加工+旅游”的黄桃产业链,打响水云峰黄桃品牌,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激发乡村振兴创新活力。”

责编:杨雅婷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