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市铎山镇:致富路上的“牛”产业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2日讯(通讯员 曹丹 吴凯)铎山镇位于冷水江市东陲,是全市农业人口最多的乡镇。近年来,铎山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紧紧围绕本地资源和产业基础,找准发展新路径,努力建设“牛运小镇”,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一大早,记者驱车来到铎山镇花桥牛席一条街,只见街道整洁,店铺林立,经营牛全席的餐馆达数十家。每到饭点,这里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两边停满了来自涟源、新化、还有长沙等地的小汽车。这其中,“花桥铺里”无疑是最响亮的品牌。去年11月,花桥村以村集体经济入股的形式开起这家店后,很快就凭借“牛气冲天”、“金牌牛掌”、“爆花筋”等特色菜,征服了众多食客的胃。

“花桥铺里”店长杨雪莲说:“生意的话非常好,有时候就是爆满,因为毕竟我们这一条街是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全部是吃牛全席,所以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从各个地方过来吃牛全席的。”
一种美食带活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带活一片乡村。这条不过几百米长的小街,一年下来,接待食客40多万人次,食用黄牛10000多头,直接经济收益超5000万元。“一头牛致富一方”的故事,就在这里上演。

食客梁九华说:“我离花桥很近,是涟源的,因为花桥牛席在我们附近,都说很好吃。那我们就慕名来了。来了到这里吃,每一道菜都很合口味,尤其是黄喉,吃起来真的很脆,吃得心里很舒服。”

花桥牛席一条街的发展,是花桥村找准定位精准发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的成果体现。前几年,通过全面理清发展思路,花桥村党总支告别了“一煤独大”的“黑色经济”。立足传统产业优势,精准定位本村产业发展方向——牛肉餐饮业,走上了一条全链发展的产业强村富民之路。如今的花桥村依托餐饮优势,做精深加工,成立了包括餐饮牛席城、牛肉食品加工厂、餐具消毒厂在内的四个集体经济产业,延伸了产业链、价值链,摇身一变,成为了铎山镇乡村产业振兴的新标杆。

铎山镇花桥村党总支书记苏慧明说:“四个集体经济的创办,为我们花桥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们牛肉食品加工厂走入市场后,获得了一致的好评,预计今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
“花桥铺里”店长杨雪莲说:“因为一般的话,菜品吃得满意,还有我们纯手工制作的牛肉酱,还有一些小吃,他们都会自己为身边的朋友、家人、亲人都打包带回去,给自己的家人分享。”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昔日盛名在外的“牛席之乡”,迎来了“涅槃新生”。下一步,花桥村将做全产业链,继续扩大规模,研发调理制品、预制菜品、休闲即食产品等更多精深加工产品,让花桥牛食产品走上更多人的餐桌,让乡村振兴“畜”势勃发。
铎山镇花桥村党总支书记苏慧明说:“花桥村作为‘牛运小镇’的主战场,我们村支两委将做好‘牛文章’,发展‘牛经济’,让花桥村民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2021年9月23日,市委书记曾伯怡在《娄底日报》上刊发题为《全力蹚出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新道路》的理论文章,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一核三区四镇”城市空间格局,推动特色小镇建设。今年,铎山镇围绕建设“牛韵小镇”目标,以花桥村为核心,辐射周边5个村,聚焦养殖、餐饮、屠宰、加工、文旅等环节,抱团发展“牧草种植—肉牛养殖—牛席餐饮—食品加工—文化旅游”全链条牛产业链,形成各种合作社30多家、产值上千万的深加工企业数家,去年产值突破10亿元,辐射带动全镇多村上万群众增收。

铎山镇党委书记李志雄说:“下一步,我镇将坚持‘三产’融合,以‘一牛一果’产业发展战略为重点,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把更多农户利益连接到产业发展链条中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分享发展红利。”
责编:杨雅婷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