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 慎终如始勇向前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4日讯(通讯员 黄玮婷)6月22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把握时代潮流 缔造光明未来》的主旨演讲,他指出:“我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准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不为一时一事所惑,不为风险所惧,勇敢面对挑战。”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对此,我们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理性、“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干劲、“咬住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准备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慎终如始,朝着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站高望远,顾全大局,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理性。90多年前的黄洋界上,曾有过一场著名对白。毛泽东问红军战士站在荷树下能看多远,战士们抢着回答说能看到江西和湖南,毛泽东则是意味深长地说,“我们革命者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站在井冈山,不仅要看到江西和湖南,还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毛泽东这里所说的“看到全中国、全世界”,就是要从理论上总体把握中国和世界的基本情况,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当时中国革命正处于低潮,在无以数计的困难面前,毛泽东站在时代的高度,洞悉中国革命发展的大势,在低潮中预见高潮。回望历史,我们党所取得的成就与进步举世瞩目,所经历的困难与风险也世所罕见。然而无论面对怎样的风险挑战,我们党始终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大无畏精神,知难而进,屡克艰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各种无法预计的风险挑战。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无论职位高低,要甘做革命的“螺丝钉”,自觉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知责于心、履责于行;要懂得沉下心来,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要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从百年党史中汲取自信的力量,坚定必胜信心,勇毅前行。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干劲。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斗争精神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党和国家的事业正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近来,随着《长津湖》系列影片的成功“出圈”,那段充满激情、高扬理想的历史又重回人们的视野。影片以众多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年轻将士为主要角色,通过他们奋勇杀敌、敢于牺牲的大量故事和细节,展现出志愿军在面对强敌时,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豪迈气质和伟大精神。抗美援朝战争无疑是残酷的、艰苦的、艰巨的,但是年轻的志愿军战士们甘愿化作“冰雕”,也丝毫不愿有半分退缩。因为他们深知“这场战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代”,朴素的话语道不尽地是战士们的爱国深情,和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正是因为有无数先辈们的前仆后继、英勇牺牲,才换来如今的山河无恙、国泰民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新时代伟大斗争具有新的历史特点,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斗争大局,坚定斗争意志,发扬斗争精神,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
慎终如始,久久为功,保持“咬住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行百里者半九十,难走的是后半程。当前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今天所处的,正是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征程上既面临着过去难以想象的机遇和发展,同时还有无数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需要我们去征服,必须为之付出更艰辛、更艰巨的努力。历史和现实证明,前进道路越是艰辛,越是中流浪急、半山坡陡,中国共产党人迸发出的精神力量就越强大。在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决不能安于现状、贪图安逸,做“躺平人”,而是要自觉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力,“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忍力,“虽饮贪泉心不回”的自制力,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矢志不渝地朝着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开拓进取。
责编:康玉洁
来源:冷水江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