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湖南冷水江频道 社会新闻 《幸福锑都》(一)从“学有所教”迈向“学有良教”

《幸福锑都》(一)从“学有所教”迈向“学有良教”

2021-10-27 11:14:47 冷水江新闻网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26日讯(通讯员 熊敏 钟鼎文)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近年来,冷水江市坚持教育普惠,加大乡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在关注农村留守学生、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上下功夫,逐步实现从“学有所教”到“学有良教”的新跨越。

走进禾青镇芙蓉学校,一栋栋风格统一的红砖白顶建筑整齐矗立。校园内绿树成行,芳草如茵,伴着琅琅的读书声,显得静谧而美好。这所在原禾青中心小学基础上改扩建的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原本仅有一栋教学楼,一栋宿舍楼,教学环境拥挤,设施设备落后。2020年,学校获批芙蓉学校建设项目,经过近两年建设,不仅新建了教学楼、食堂、大礼堂,还增设了美术、实验、录播等功能室。刘开勋是一位有着38年教龄的老教师,在他眼中,学校这些年变化的速度之快、力度之大非常亮眼。

同期:禾青镇芙蓉学校教师 刘开勋

感受最深的是学校的硬件软件情况 现在学校已经完整建成芙蓉学校 硬软件得到很大改善 我们的信息化教学也是全市一流的

作为一所农村寄宿学校,学校的变化在让老师称赞的同时,也为众多留守学生提供了便利。家住禾青镇炉竹村的卢筱涵从小学开始就在这里念书,在她印象中,以前上学天刚亮就得起床,步行40分钟后,还得转车才能卡点到校。学校改扩建后,寄宿制的设立为自己上下学节省了不少时间。

同期:禾青镇芙蓉学校学生 卢筱涵

我觉得学校环境变好了 我的心情 还有大家的心情也都会好一点 心情更好 学习也会更好 因为有更好的环境给我们学习。

优美的校园环境、全新的设施设备、良好的寄宿条件,让农村孩子从“能上学”转化为“上好学”。这几年,冷水江市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对偏远农村学校进行了改扩建。通过引进、培养等措施,吸纳青年教师加入教师队伍,强化师资力量;同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每一名农村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了义务教育“全覆盖”。如果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落实了“学有所教”,那么“特色课堂”的推广普及,则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在冷水江街道中心学校五年级八班的课堂上,孩子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做艺体操。伴随着《偶像万万岁》动感的旋律,学生们解放双手,时而伸展向上,时而灵动弯曲,笑意盈盈间,将艺体操的艺术性和体育性完美结合,极具美感。

同期:冷水江街道中心学校学生 谢韵然

我上这个艺体操是十分开心的 因为上这个艺体课我觉得可以缓解自己学习的压力 而且还可以适当锻炼身体。

同期:冷水江街道中心学校学生 李卓茜

我觉得这门课程非常生动有趣 它很大地缓解了我学习上的压力我很喜欢这门课程

冷水江街道中心学校的艺体操并不拘泥于单一的形式,学校针对不同年级为每班制定独具特色的艺体操课程,从稚趣十足的诗歌颂,到节奏感强烈的筷子操,艺体操“花样十足”。除此以外,篮球、足球、美术、棋类等特色课程同样备受学生欢迎。自2019年以来,学校的特色教育进一步拓展,在娄底市、湖南省举办的各大赛事中屡获大奖,成果丰硕。

同期:冷水江街道中心学校校长 吴又平

一是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孩子开心起来;第二,我们要减轻学生的压力,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第三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我们的课堂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利于学生今后发展更快,走得更高。

随着全市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目前,冷水江市各大学校的特色课程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一场从“学有所教”到“学有良教”的精彩转变,正在无形中呵护着孩子们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责编:唐锦玲

来源:冷水江新闻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