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娄底 | 花桥村:发展“牛经济” 过上“牛”日子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28日讯(通讯员 熊敏 见习 钟鼎文 李婷 郭渺洋)从S70娄怀高速涟源出口拐出,往冷水江方向车行10分钟,就来到涟源、冷水江两市交界之处的铎山镇花桥村。近几年,随着高速路网的全面拉通,这个久负盛名的“牛席之乡”,通过大力发展“牛经济”,做强“牛产业”,村民们如愿过上了“牛”日子。

中午12点,正是午餐时间。花桥牛席一条街上,停满了大大小小数十辆轿车。沿街两侧的店面里,处处人声鼎沸,桌桌座无虚席。美食老饕们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只为一尝“牛全席”的独特风味。

食客周女士说道:“我是从天津过来的。感受一下湖南的文化,然后品尝一下牛头、三合汤这些比较有特色的美食,我觉得牛头特别嫩,三合汤口味比较独特,然后比较清爽一点,略微有一点酸,我觉得我都喜欢。”
花桥牛席由来已久。据文字记载,花桥自南宋时期就有杀牛的习俗。近几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和娄怀高速等交通动脉的强势拉动,当地村民开始从煤炭等“黑色经济”中解脱出来,大力发展“牛经济”。昔日盛名在外的“牛席之乡”,迎来了“涅槃新生”。

花桥牛席选材讲究。所用之牛多为湘西黄牛,当地人又叫黄牯。这种牛肌肉发达,骨骼结实,四肢筋腱,是非常理想的肉牛。与此同时,牛席菜品也十分丰富。从牛头到牛尾,黄牛通身是宝。而在数十道菜品中,黄金牛百叶无疑是牛席中的“顶流”。热锅下油,加入姜蒜、辣椒炒出香味,倒入新鲜的牛百叶,猛火快炒,辅以自制剁椒和白椒提味增香。出锅前,再沿锅边淋入少许白醋和山胡椒油,干净利落的手速、恰到好处的火候,一份鲜嫩脆爽、香辣入味的黄金牛百叶就这样“新鲜出炉”。除此之外、娇嫩香辣的红椒牛肚、开胃爽口的三合汤……都是牛全席上让食客垂涎三尺的美味。

食客苏先生说道:“花桥这个牛席很出名,味道很好。我们每一次到这边来,都要吃牛席的,这个黄牛的口味也到位了,又实惠。”
在花桥,随着交通优势日益凸显,产业结构平稳转型,“牛经济”的发展也逐渐成熟壮大。铎山牛席城是花桥牛席一条街上的“新秀”。一年前,在外地做生意的邓高巍返乡创业,开起了这家牛席餐馆,虽然面积不大,开业不久,效益却非常可观。

铎山牛席城老板邓高巍说:“我们现在店里每天都有10到12桌的客流量,然后每天的营业额大概是5000到7000元的样子,年收入的话,每年大概是20到30万的纯收入。”

邓高巍告诉记者,现在牛席一条街的店面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在原料的选取、菜品的改进、服务的完善等方面,自己也更加上心,“我们店里的特色就是每天都保证新鲜的食品食材和良好的服务态度。我们每天凌晨4到5点就就起来去买菜,像我们的小炒黄牛肉,就是选牛脖子上那一点肉,用它炒出来就更嫩一些;黄金牛百叶我们选材新鲜,由厨师团队经过秘制处理,炒出来更嫩更脆更入味。”

一道菜征服万千味蕾,一头牛致富一方百姓。如今的花桥牛席一条街,几百米的街道上密密麻麻分布着数十个牛席餐馆,一年下来,接待食客40多万人次,食用黄牛10000多头,直接经济收益超5000万元。今年,村上牵头,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投入数百万元,建起了湖南花桥食品有限公司和冷水江市花桥消毒餐具配送有限公司,着力发展“牛经济”,带动“牛产业”,让花桥村民真正过上“牛”日子。

铎山镇花桥村党总支书记、主任苏慧明说道:“现在,我们花桥牛席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下一步,我们计划以牛产业为主导,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形成包括生牛养殖、餐饮、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济格局,促进村民创收增收,带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编:杨雅婷
来源:冷水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