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湖南冷水江频道 社会新闻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2020-08-13 09:58:48 新湖南客户端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冷水江市总工会驻苗田村帮扶工作队长兼一支书肖志彬的扶贫故事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朱华美 雷超

他在省级贫困村一呆就是近5年,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壮举,1600余天如一日,将自己融入了这片土地。“他看望贫困户比看望父母还勤,关心贫困户比关心家人还多,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是冷水江市禾青镇苗田村群众对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兼一支书肖志彬的评价。

2016年3月,冷水江市总工会选派肖志彬到苗田村驻村扶贫,他担任帮扶工作队长兼一支书。自驻村工作以来,他率领工作队员紧紧围绕“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吃住在村,任劳任怨。2016年苗田村实现整村脱贫,在冷水江市率先摘掉省级贫困村帽子,2019年全村27户69名贫困人员全部脱贫,驻村帮扶工作队多年被评为“好”或“优秀”等次。

是怎样的工作方法和作风,让一个省级贫困村率先摘帽的呢?

深入走访调研,掌握村情民意。肖志彬驻村后,为了摸清贫困对象底子,历时一个多月,带领队员进村入户走访调查,跑遍了17个村民小组,召开了17次村民小组会议,听取群众心声,了解困难群众家庭成员信息、身体健康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情况等,到老党员、退休支部书记、支部委员、村民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家中走访座谈,征询他们对村里发展意见和建议。他主持召开了两个评审会议,一是对全村原有贫困户按程序进行了清理和票决,清理出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57户173人,票决保留了27户69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二是对全村低保户重新进行了清理和评审,清理出不符合条件的低保户52户,保留了低保户7户,得到了全村群众和党员的一致好评,为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内生动力。27户贫困户有因病因残致贫等情况,但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为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肖志彬带领工作队员逐户上门谈话交心,宣传扶贫政策,鼓励自力更生,在生产生活上既不简单地送钱送物,又真真切切地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他坚持集中培训与上门指导相结合,每两个月组织对贫困户进行扶贫政策宣传解读、种养技能培训,让贫困户谈产业发展感想和收获等。贫困户自我脱贫意识大大增强,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有8户贫困户全家在外务工,另有11户有家庭人员在外务工。

抓产业发展,多措并举增加收入。苗田村地面无企业、地下无资源,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多。在肖志彬的努力下,投资81万元的村光伏发电站2018年4月并网发电,村集体每年可实现收益7-9万元。带领贫困户增收增效。充分发挥苗田村靠近城郊优势,确定发展优质果蔬产业方向,创办6个果蔬种养合作社,每年为贫困户提供整地、施肥、管理、采收等就业岗位。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帮扶模式,开展委托帮扶,27户贫困户与敏珍生态农业基地签订协议,让贫困户每人每年享有160元分红,确保贫困户产业稳步发展和收入稳定增长。根据贫困户劳动能力情况,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鼓励因地制宜发展短平快种养加项目,种植粮食、蔬菜等农作物,养殖牛、羊、鸡、鸭等家禽家畜,编织竹箩箢箕,增加家庭收入。

筹资金、争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几年来,肖志彬带领村干部筹措资金200多万元,完成了村级平台改造,建成了村级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完成了村自来水二期工程,全村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硬化入组公路1000米,修建便民桥1座,硬化农耕便道4000米;整修河堤2000余米,疏浚河道1500米,完成滑坡体地质灾害防治工程1个;建造垃圾分拣中心1个,在全村开展垃圾分类;安装太阳能路灯21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责编:曾玉玺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