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扶贫一线】冷水江易地搬迁——“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新湖南客户端6月17日讯(通讯员 刘欢) 在冷水江市铎山镇有4个安置点,其中以塘冲为主的易地搬迁安置点是5个村的综合安置点。总共有30户,101人,其中,塘冲有14户,49人。
说起塘冲的易地搬迁,村长辜建成说:“我们的亮点,在贫困户中间,特别是没有房子的,我们搞了一个集中安置区,给他们搞好住进以后,从他们心里来说,是对他们一个很大的帮助。他们自己都觉得,有一个地方住了,所以他们做事也好,不管做什么来说,都有底气了。”
帮扶工作队队长康雪怡介绍,自2017年到塘冲驻村以来,一直按要求开展工作。全村36户贫困户,共108人。为了使贫困户能够稳定脱贫,帮扶队主要是从如何提高他们收入,提高脱贫质量想办法。主要帮扶措施有:帮助有劳动能力、劳动意愿、能够到市外或省外就业的贫困户找到务工就业的地方;帮助有劳动能力、劳动意愿、想在家门口就业的贫困户就近就业。根据其自身条件,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另外,还可自由选择在居委会附近的两个扶贫车间工作。针对劳动能力弱,有劳动意愿的贫困户,也为其适当安排公益性岗位。【同期:目前在塘冲来说,全居委会的贫困人口,能力就业、有劳动意愿、本身能够就业的,都有就业岗位,来增加他们的收入,保持稳定脱贫。】
2016年建档立卡,2018年脱贫的典型贫困户辜昌陆是因病因房致贫。今年57岁的他以前在外地务工,只有几千元的年收入,与妻子也是常年分居两地。现在的他不仅夫妻和睦,年收入还能达到三万多元左右。帮扶队除了为其介绍在家附近的冷水江运输公司上班外,还为其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安置小区的水电维修。妻子也在安置区的扶贫车间打零工。说起搬到安置点的感受【同期:比我以前的房子舒服多了。快60岁的人了,很满足、很知足。自从帮扶队给我帮扶以后,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变化特别大,以前的村里乱七八糟,现在很整洁,比城里舒服多了。基础设施也不错,像健身器材、辜家院广场,包括路全都量化好了,以前是泥巴路,现在干干净净】
今年64岁,2017年建档立卡,2018年脱贫的刘乐英是易地搬迁安置小区的楼栋组长,也是村里扶贫车间的员工。2019年年底开始工作,月收入2000元左右。丈夫是脑梗,因房致贫的她在贫困时家庭年收入补足1万元。为了帮助她脱贫,村里为她丈夫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安置小区的保洁员。除了打零工、在扶贫车间工作之外,她还养猪、种蔬菜等,脱贫后年收入有3万元左右。
说起高质量脱贫,康雪怡说【同期:我们工作队驻村以来,认真负责地落实好各项工作要求。三年以来的感受,扶贫工作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是因户施策,每一户是什么贫困的原因,针对原因来制定解决问题解决的措施,没有房子的、住了危房的,我们给他们安排了易地安置点的搬迁,解决了房子的问题。看到贫困户条件越来越好,能够和大家一起发家致富,我们也感到很欣慰。我是一个有30年党龄的党员,我觉得我不应该辜负组织对我的期望,也不应该辜负全村的贫困户对我的期望,所以我只能尽职尽责干好这份工作】
从山沟到楼房,从苦日子到好日子,易地搬迁,造福了百姓。人们趁着搬迁政策的东风,“搬”出了幸福生活,生活越过越红火。
责编:杨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