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二)冷水江:洞头村的幸福之变
新冷水江7月22日讯(罗曦 杨风 余际林)小康路上,铎山镇洞头村在市人武部的帮扶下发生了神奇之变,村变美了、人变富了,村民们走上了奔向小康的生活之路。
实况: 市人武部帮扶干部
老人家好 今天来看望下您 好好 万分感谢 身体好些了没 好些了
今年81岁的黄发祥老人与老伴谢状元相依为命,2019年9月,两位老人在帮扶干部的努力下,住上了安全、明亮的新房子。正当老人家为搬进新家而高兴时,黄发祥老人被查出患有冠心病,随后住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治疗费用5万余元,老俩口的医保全部都由市人武部代缴,报销了75%的医疗费用,其它费用均由帮扶干部筹措,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
同期: 铎山镇洞头村村民 谢状元
住的幸福 自来水也方便 之前自来水也不方便 现在自来水方便 往脑袋上一淋 脑袋也洗好了
水通了、路畅了,村民的日常生活有了保障。但怎么能让村民们靠自己的双手都过上好日子呢?洞头村共有村民172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51人。市人武部驻村帮扶后,变“输血”为“造血”,鞭策贫困户在借助外力的同时,还要强化内生动力。50岁的贫困户李传红因病不能干重体力活,家里一贫如洗,
同期:市人武部帮扶干部 段念文
我们帮扶工作队结合李传红这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 给他安排了一份公益岗位
成为村里的清洁工后,李传红逐渐养成了“职业病”,家里家具物件摆放整洁有序,连在工作中缴获的“战利品”——塑料瓶子和纸盒,也摆放得整整齐齐,这些“战利品”也将给他带来一份额外的收入。如今,李传红年收入达1.5万余元,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同期: 铎山镇洞头村脱贫户 李传红
在家门口上班 工作也还轻松 收入也还可以 现在我一个人在家里吃穿都不愁
针对不同家庭的致贫原因,驻村帮扶干部因地制宜、制定“一户一册”帮扶计划,精准施策,除了积极落实教育,医疗,低保残疾补助等各项政策性帮扶措施外,还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有力促进了贫困户稳定脱贫。贫困户李国贤喂养了三头牛,每天打零工回家,他就会带着牛出门吃草,,这三头牛是他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希望。
同期:铎山镇洞头村脱贫户 李国贤
现在喂牛 有补贴 就放心了 还帮我们销售
原来,市人武部针对洞头村贫困户实施的种养奖补政策,让李国贤彻底放开了养殖带来的问题。李国贤除了喂养了三头牛,还喂养了鸡鸭,种植了蔬果,年收入达4万元以上。
同期:市人武部帮扶干部 段念文
像我们李国贤同志这一户 他今年通过自己养牛 拿到奖补资金就达到了5600元
自市人武部驻村帮扶以来,从产业扶贫着手,因户施策、强化宣传,发放专项扶贫奖补资金,鼓励贫困户发展养殖、种植业;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入股分红;为建档贫困户代缴医保、社保、特惠保等。同时,通过完善村级服务中心建设,拉通硬化村组公路,安装路灯、自来水,开通网络信号等措施,让这个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期:洞头村党支部书记 李春光
帮扶工作队工作人员积极工作 引导贫困户发展经济 养殖、种植和务工等方面进行帮扶 又对产品进行了销路(对接)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
经过四年多的持续攻坚克难,各项帮扶政策有效激发了村里贫困户的致富热情,村里养猪、养牛、养羊、养鸡、养鸭的“专业户”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共同奏响奋进的嘹亮赞歌,走上幸福的致富之路。
责编:杨雅婷
来源:冷水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