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7口同时中招,“致命”蘑菇碰不得!
6月23日凌晨1点,湘雅二医院急诊科紧急收治了一家7位患者,均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考虑“急性毒蕈中毒(裂皮鹅膏)” 。
经积极的血浆置换+血液滤过+树脂吸附,同时联合药物吸附毒素、解毒、促进毒物代谢以及护肝等治疗,其中 6位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仍迅速恶化,均进入爆发性肝衰竭阶段,情况不容乐观……

那裂皮鹅膏究竟是什么?
竟有如此“威力”
其实
裂皮鹅膏就是含鹅膏毒肽蘑菇的一种

我国含鹅膏毒肽蘑菇中毒死亡人数超过蘑菇中毒总死亡人数的90% 。
简单来说,含有鹅膏毒肽的蘑菇称为含鹅膏毒肽蘑菇,主要包括鹅膏菌属、盔孢菌属、环柄菇属蘑菇。
我国有报道的含鹅膏毒肽蘑菇中毒的物种包括: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黄盖鹅膏、裂皮鹅膏、淡红鹅膏、假淡红鹅膏、鳞柄白鹅膏、纹缘盔孢菌、条盖盔孢菌、肉褐鳞环柄菇、亚毒环柄菇和毒环柄菇。
图片来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中国含鹅膏毒肽蘑菇中毒临床诊断治疗专家共识》

鹅膏毒肽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低温、日晒,进食后不被胃酸和酶降解,含鹅膏毒肽的蘑菇经冷冻、干制、以及煎炒煮炖等加工都不能消除其毒性。
鹅膏毒肽主要损害肝脏,引起弥漫性肝细胞坏死、肝脏正常细胞结构消失。通常于进食含鹅膏毒肽蘑菇后2-3天出现急性中毒性肝炎,严重者出现急性肝衰竭。肝功能衰竭后,凝血功能障碍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进一步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危及生命。

含鹅膏毒肽蘑菇中毒病程分4个阶段:
(1)潜伏期:进食后6-12h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2)急性胃肠炎期:6-12h后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和严重腹泻,严重者可导致低容量性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3)假愈期:经对症治疗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但患者肝功能可持续升高。对摄入量较小或经恰当处理的患者,可在1周内逐渐恢复正常。也有部分摄入量大者可从急性肠胃炎期直接进入爆发性肝功能衰竭期。
(4)爆发性肝功能衰竭期:在第2-4日,患者出现进行性肝损伤,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上腹部隐痛等,严重者数日内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嗜睡乃至昏迷,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等不断恶化,多器官出现功能障碍甚至衰竭,患者死亡率达30%-60%。

在蘑菇生长的夏秋季节,每年都有因误食有毒蘑菇中毒死亡的惨痛事件发生。因此在此呼吁大家,蘑菇虽美味,保命更重要!
若食用蘑菇切记以下几点:
(1) 不认识的蘑菇一定不食用。
(2) 不要同时食用多种蘑菇。
(3) 食用蘑菇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立即就医。
希望大家食用蘑菇一定再三谨慎,不食用自采蘑菇,避免发生惨痛事件。
蒲雨婷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急诊医学科硕士研究生
柴湘平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点击图片,预约挂号
责编:杨雅婷
来源: 冷水江市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