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洗脚上岸” 奔向美好生活
新冷水江5月31日讯(曹丹)渔民“洗脚”上岸,如何实现“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市就业服务中心的帮助下,退捕渔民刘俊勇和王永衷努力学习种养殖技术,顺利从“水上漂”成为“创业者”,走出了一条前景宽广的“致富路”。
清晨,在禾青镇炉竹村,退捕渔民刘俊勇正一边给仔猪喂食,一边盘算着新一年的养殖计划。2020年,刘俊勇响应国家“长江十年禁渔”号召,“洗脚”上岸。上岸后的刘俊勇一度十分迷茫,年过半百,转产就业成为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
退捕渔民刘俊勇说道:“就是我们也很激动,那以后做什么事呢,想做事也没什么事可以做。”
市就业服务中心在了解到刘俊勇的情况以后,指导他参加养猪技能培训。有了技术支持,刘俊勇就有了创业的底气,立即着手扩建自家原有的小猪圈,一门心思搞起了仔猪喂养。这一年收益良好,初尝甜头的刘俊勇决定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却苦于没有资金。就在刘俊勇一筹莫展时,市就业服务中心给刘俊勇送来了“及时雨”,帮他申请了创业担保贷款15万元。
退捕渔民刘俊勇说道:“现在我资金也有了,靠着党和政府给我们贴息,贷了款,以前只能卖一百多头仔猪,现在我准备扩大规模,卖个五六百头仔猪,年收入可能在20万左右,要是以后还有可能达到50万一年的收入。”
和刘俊勇一样,拥抱新生活的还有金竹山镇新田村的退捕渔民王永衷。上岸后,王永衷把目光投向了家乡的土地,精心经营创办的东衷果蔬种植合作社,从靠水吃水的渔夫转型成为靠天吃饭的农民。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在做大做强的同时,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增收,每年可提供固定岗位16个、季节性岗位70余个。
退捕渔民王永衷说道:“当时候我们渔民上岸以后,不能再打鱼了,当地的劳动就业部门就找到我们座谈,帮我们提供小额贷款、技术指导,我们开始做的时候只有二三十亩,发展到现在有一千多亩,也同时带动了我们周边村民一个劳动就业,有活做,同时他们自己也发展,跟着我们做,现在做成这个样子也蛮满意了。”
放眼望去,苍翠的果林随着山势连绵起伏,与江水交相辉映,一幅生态画卷徐徐展开。如今,从“打渔人”到“打工者”“生意人”,退捕渔民们怀着感恩和敬畏,用不同的方式回馈着曾经养育过自己的一方水土。据统计,冷水江市78名退捕渔民中,需转产就业71人。到目前为止,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退捕渔民已全部实现就业,所有补贴政策做到应享尽享。下一步,冷水江市将持续抓好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安置保障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巩固禁捕退捕工作成效。
责编:康玉洁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