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26日讯(通讯员 李志勇) 2025年《求是》第二十二期刊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呼唤更加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关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概括应运而生。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要想在世界站稳脚跟,必须不断以科技创新抢占技术高地,赢得历史主动。这就要求我们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原创性和颠覆性科技创新,做到发扬长处、挖掘潜力、补齐短板。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将人才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整体统筹推进,让科技创新带动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再利用教育和人才反哺科技创新,形成良性循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质生产力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实体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立身之本,新质生产力绝非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而是高度与实体经济进行绑定融合的产物。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推动产业质的飞跃,从而筑牢实体经济的根基。不同地区产业基础的差异决定了其产业发展的路径,必须根据产业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老工业基地可通过智能制造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科技密集、人才集聚地区则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发展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高精尖产业。脱离实体经济谈新质生产力,无异于无根之水,唯有紧扣本地产业基础,才能让新质生产力发展行稳致远。
新质生产力以绿色共享为本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发展强调发展与环保的协同,共享发展则注重成果的普惠均衡,二者共同构成新质生产力的价值底色。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利用新质生产力加快产业技术转型,让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惠及更多民众。
责编:扶雄芳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