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湖南冷水江频道 社会新闻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同途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同途

2025-10-24 16:10:43 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李志勇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24日讯(通讯员 李志勇)“五十年以后,我可以跟邓稼先说: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杨振宁百岁时说的这句话,道尽了一位科学家的坚守。这位活了一个多世纪的物理学大师,用一辈子的行动,把科学家精神和爱国心融在了一起,成了我们实实在在的精神榜样。

杨振宁身上的科学家精神,核心就是“踏实不耍滑”的实事求是态度。当年在西南联大,在炮火纷飞的战乱之中将心思扑在了那张小小的书桌之上,也在那时埋下了“用科学报国”的种子。在赴美留学期间,他和李政道打破了“宇称守恒”的固有认知。哪怕有权威专家质疑,他俩还是坚持自己的判断,最后靠吴健雄的实验证明了想法,改变了物理学界的认知。从“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到“杨-巴克斯特方程”,他每一次突破,都不是靠取巧,而是扎扎实实地研究基础问题。这种不图虚名、盯着真理干的态度,正是科学家精神的核心。

而他的爱国精神,体现在“千里之外也跟国家同路”的实际行动里。1971年中美关系刚缓和,他就马上回国,成了第一个回中国访问的华裔学者,给当时相对封闭的中国科学界,打开了对外交流的口子。到了晚年,他干脆把家安在清华的“归根居”,还把自己比作“指路松”,想为后辈引路。他捐出自己的工资,又筹钱建高等研究院,还拉着姚期智这样的顶尖人才来中国做事。不仅资助近百名学者去美国学习,82岁时还坚持给大一新生上基础物理课。他一辈子都照着家训“活着要感恩国家”做事,把爱国的心思,全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报国行动,杨振宁用一辈子的努力,让中国人变得更有自信。

他的传承精神,彰显于“甘为指路松”的育人担当之中。科学的进步从来不是独行侠的壮举,杨振宁深谙“薪火相传”的深意。即便在学术巅峰期,他仍每周参与讨论会,耐心聆听青年发言并追根问底;回到清华后,将创办高等研究院视为“最后一件值得做的事”,为青年学者铺路搭桥。更以自身“物理学品位”言传身教,培养出大批国际物理学界中坚力量。正如他引用《孟子》所言“达则兼济天下”,这份育人担当让科学火种生生不息。  

责编:周晓明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