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聚焦 [省内] 天下娄商|“硅”基筑梦 “电”联未来@湖南日报

天下娄商|“硅”基筑梦 “电”联未来@湖南日报

2025-10-17 11:02:0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娄底经开区立足硅钢优势,推动“三电”产业聚“链”成群,吸引广大娄商回娄创业,硅钢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300亿元,集群效应不断凸显——

“硅”基筑梦 “电”联未来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邹娜妮 通讯员 李中声

一块硅钢基板能走多远?

在娄底经开区,它从涟钢的炽热钢水出发,历经千锤百炼,化身为新能源车的强劲心脏、智能电网的核心枢纽、家电产品的动力之源。从“一块板”到“百亿链”,从“钢铁城”到“材料谷”,这场深刻的产业蜕变背后,是娄底经开区对新质生产力的精准把握与实践深耕。

(娄底经开区硅钢产业园鸟瞰。刘强 摄)

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娄底经开区以300万吨硅钢产能傲立湖湘,吸引广大娄商回娄创业。依托原材料优势,园区推动“硅钢产业往下走”,延链发展“三电”(电机、电力变压器、家电)产业,形成“粗钢-硅钢基板-硅钢成品卷-电机、变压器零部件和家电”的完整产业链。

如今,这片“材料谷”核心阵地集中建设30万平方米硅钢产业园、24万平方米电机产业园,聚集“三电”项目75个,硅钢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300亿元,用集群发展的生动实践书写产业升级的答卷。

建设“园中园”——

打造“15分钟车程”产业生态圈

“一块硅钢从炼钢炉到电机成品,在经开区15分钟车程内就能完成全流程加工,这种效率在全国都少见。”湖南金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指着生产线外的运输路线介绍道。这份效率的背后,是娄底经开区精心构建的硅钢产业园、电机产业园两大特色“园中园”布局,让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实现了空间上的就近聚合与效能上的最优释放。

(娄底经开区电机产业园)

作为“钢铁新城”,娄底立足“钢字号”根基,勇摘行业“皇冠上的明珠”——硅钢,成为省内唯一的硅钢生产地区。娄底经开区华菱薄板产业园是当之无愧的“源头阵地”,已建成亚洲最大高端热处理薄板基地和国内最大硅钢热轧基板基地,300万吨硅钢、100万吨高强钢的年产能,为下游产业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原料保障。

承接基材优势,硅钢产业园成为产业链的“核心加工枢纽”,这里聚焦硅钢精深加工环节,集聚了涟钢电磁、浙湘新材料、金磁新材料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2021年浙湘新材高牌号硅钢项目落户投产,结束了湖南无“高端无取向硅钢”的历史;2023年涟钢电磁冷轧硅钢项目(一期)投产,向国内高牌号硅钢制造企业前三强发起冲刺;2024年金磁新材新能源用高新金属磁材料项目建成,朝着全国最大电机铁芯冲压基地迈进。

不远处的电机产业园,则是“三电”产业的“终端产品车间”。总用地面积262.64亩的电机产业园内,标准厂房错落有致,专为硅钢下游企业量身打造的生产空间实现了“拎包入驻”。娄商企业——湖南创微达电器有限公司入驻电机产业园,实现了一栋楼就是一条产业链:一楼冲压铁芯,二楼加工电机轴,三楼部件组装,四楼SMT贴片,五楼家电成品组装,真正做到了“上下楼就是上下游”,极大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15分钟车程”的空间布局,正在催生乘数效应。目前两大“园中园”已形成从硅钢分条、铁芯冲压、转子定子加工到电机、变压器、电器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条,全产业链园区内配套率达60%以上,其中电机核心配件本地配套率高达95%以上。

招商“笨办法”——

全产业链过筛选企

“招商引资没有捷径可走,所谓的‘笨办法’,就是围着产业链转、跟着项目跑。”娄底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肖雄杰的话,道出了园区产业集聚的核心秘诀。在“捡到篮子都是菜”的粗放招商模式早已过时的今天,娄底经开区坚持按“图”招商、沿“链”寻宝,用最扎实的“笨功夫”引来最匹配的好项目。

这份“笨办法”,首先是绘好一张精准的“产业地图”。园区立足“三钢鼎立、三电齐发”的产业基础,梳理出硅钢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形成涵盖原料供应、设备制造、技术研发的招商清单。针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牌号硅钢配套不足的问题,招商团队将目标锁定在长三角、珠三角的电机铁芯制造企业;面对变压器铁芯加工能力薄弱的现状,重点对接行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精准的定位让招商告别了“大水漫灌”,实现“精准滴灌”。

“笨办法”的核心是“上门相亲”而非“坐等上门”。今年春节刚过,娄底经开区便派出6支驻外招商专班,奔赴上海、深圳、东莞等产业密集区,开启“地毯式”走访。

招商队员奉程焜记得,为对接佛山绿智电机公司,他们多次上门洽谈,不仅带去了硅钢原料检测报告、物流成本测算表,更邀请企业负责人实地考察“15分钟产业圈”。用诚意和实力打动企业,投资成立娄底三电金属实业,不仅将核心的铁芯冲压产线全部迁移过来,还主动追加设备投入,把原定的15台高速冲床增加到20台,并吸引带动5家配套企业相继落户。

园区还充分发挥涟钢“链主”作用,通过合资合作将下游客户变为链上投资商,2024年便引进了福然德、金固股份等与涟钢合作的A股上市公司,累计引进涟钢关联企业35家。

在筛选企业上,园区更显“笨劲”——宁要“含金量”不要“数量级”。这种“优中选优”的坚持,换来了产业质量的跃升:鑫奇电气智能厨房电器项目、福然德高端汽车用钢加工项目等一批优质项目相继落地,推动“三电”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笨办法”更藏“巧心思”。借助“园中园”的平台优势,园区推行“以商招商”模式。2024年至今,娄底经开区已引进“三电”产业项目75个、引资超300亿元,产业链“雪球效应”持续凸显。

服务“保姆式”——

一站式为企纾困解难

“签约不是终点,而是服务的起点”,这句写在招商手册上的承诺,在娄底经开区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

绿智电机投产前夕,突然发现车间电压不稳影响设备运行。帮办专员接到诉求后,立即协调电力部门现场勘测,仅用48小时就完成专用变压器扩容。创微达拓展海外市场时,园区服务专班主动对接海关、商务部门,协助办理进出口资质,还联系中南大学“三电”产业联合创新中心,解决电机降噪技术难题。“这里有最好的原料、最优的配套、最暖的服务,我们没有理由不在这里扎根成长。”创微达公司董事长龙志贤高度评价。

这种高效服务源于机制保障。娄底经开区打造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行“三个一”专属服务:为每家企业配备一名帮办领导、一套定制政策包、一个全周期保障专班,从项目落地到投产运营全程护航。

针对企业降本增效难题,园区持续推行惠企行动,创新“三电贷”“三电担”金融,建设微电网、LNG储备站;面对人才短缺,出台《引进培育技能人才实施办法》,与12所职业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年输送技能人才2000余人。这种“保姆式”服务,让“三电”企业扎根成长。2024年,园区“三电”产业签约项目40个、履约35个,项目建设周期较同行业平均缩短40%以上。

如今,娄底经开区高标准建设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铁路专用线接入国家铁路网,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出台相关奖励办法,从人才引进、科研补贴等给予全方位支持;推行“一件事一次办”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坐在家里”即可享受政策红利。这种“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让园区成为企业发展的“沃土”。

“硅”基筑梦,“电”联未来!从一块钢到一个集群,娄底经开区以坚实的产业逻辑、高效的集群生态与朴实的招商诚意,划出钢铁产业第二增长曲线,书写中部地区“材料谷”产业的新版图。

(原载《湖南日报》2025年10月17日05版)

责编:杨雅婷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