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娄商|“材料谷”里奏强音@湖南日报
“材料谷”里奏强音
——娄底市以有效投资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梅花 通讯员 段丹琦 廖永华
金秋时节,湘中大地热潮奔涌,发展硕果盈枝。10月17日,娄底市举行2025年钛材产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湖南宏旺年产10万吨高性能钛材冷轧及复合材料与钛合金结构件项目、湖南五江钛材料产业园配套能源保供项目、福建允升年产20万吨金属复合材料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式启动建设,标志着娄底在打造千亿级钛材料产业征程上迈出关键一步。同日,还有一批娄商投资的项目集中开工,为娄底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这批重大项目的落地生根,是娄底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生动见证。
立足钢铁产业基础,发挥涟水千吨级航道优势,娄底以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为总揽,构建以钢铁新材为主导的“1+X”产业集群体系,全力打造钢铁新材、硅钢“三电”、钛材料三个千亿级产业链,迈向中部地区一流的先进材料产业高地和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制造强市。
娄底市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此外,先进电子陶瓷、农机装备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精品钢材及薄板深加工、路基施工机械、锑产品深加工、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跻身省级产业集群行列,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集群效应。
全链条护航,激活“项目引擎”
项目建设,谋定而后动,离不开精密的“控制系统”。
娄底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推动,以建设中部地区“材料谷”为总抓手,通过优化服务机制、狠抓督导落实,以全链条、长效化机制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在服务保障上体现“靠前高效”。依托高质量发展指挥部和“七大攻坚”、项目谋划、“三电”产业等专班机制,娄底持续深化“两个前期”工作,打破部门壁垒,推动资源整合、高效协同,实现项目的靠前服务、精准响应,把问题解决在一线、效率提升在源头。
在督导落实上强化“硬核推进”。市重点项目建设督导组聚焦难点堵点,采取“四不两直”“点穴式”督导,直面问题、压实责任、倒排工期,项目推进拧紧“责任链”、系牢“安全带”,确保各项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十四五”以来,娄底累计新增立项项目19413个、总投资达8865亿元。项目建设跑出了令人瞩目的“娄底速度”。
在产业集聚上聚焦“链式发展”。坚持一盘棋推进,以钢铁新材为主导的“1+X”产业集群加速成势。千亿级钢铁新材、硅钢、钛材料产业宏图正变为现实,工程机械、先进陶瓷、锑品等特色产业根基日益雄厚,智能装备制造、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蓬勃涌现。
更引人注目的是,产业链“强链延链”成效显著,呈现“多期投入、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湖南宏旺在连续完成三期投资后,追加50亿元建设硅钢-钛材产业链;VAMA二期竣工投产又紧锣密鼓地完成三期战略协议签订;湖南五江钛材料产业园配套能源保供项目开工在即,已带动钛材料全产业链签约项目21个。
政策争资,赋能“发展动力”
发展机遇,重在抢抓。
娄底坚持“主动靠上去、精准融进去”,在对接融入中部崛起、粤港澳大湾区、长株潭都市圈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中抢抓机遇、赢得主动、拓展空间,奋力从“单打独斗”迈向“抱团共赢”。
聚焦战略对接,提升发展能级。娄底已成功纳入国家支持湘赣中南部地区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政策支持范围;成功争取省级层面出台《支持娄底市先进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为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政策支撑;全市6大省级及以上园区全部加入长株潭园区发展联盟。今年1至8月,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亿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31个,投资额达172.19亿元,区域合作的成果持续显现。
精准的战略对接,最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资金流与发展力。截至目前,娄底今年全口径争资已突破158.5亿元,展现出强大的资源集聚能力。与此同时,娄底前瞻性地谋划“十五五”规划,初步整理92个重大工程项目,总投资2885.95亿元,为未来高质量发展蓄足潜能。
尤为可喜的是,一系列历史性突破更是振奋人心,成为娄底发展的坚实支柱。作为建市以来最大单体项目——梅山灌区工程获国家支持46亿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娄底医院项目,已获中央投资17.7亿元;涟钢电磁材料项目,获批攻关专项资金1.98亿元,创该领域全国单体项目争资之最。
有力的政策争资与精准的项目谋划,有效激发市场活力,转化为看得见的发展实效。今年1至8月,娄底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增速位居全省第四,高于全省平均增速4.6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民间投资、产业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6.4%、9.1%、13.4%,“两新”政策效应持续显效,工业投资与工业技改投资增速分别为12.7%和6.7%。
招大引强,催生“丰收图景”
招商引资是源头活水,项目落地是开花结果。
娄底市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厚植投资发展沃土。三年间,娄底营商环境实现跨越式提升,排名从2021年全省靠后跃升至2024年的第七位,娄底经开区创新实践案例等改革举措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今年1至9月,全市签约亿元以上重大招商引资项目96个,总投资554.4亿元,娄商回流、产业回归蔚然成风。特别在产业发展方面,娄底展现出精准的战略眼光和持久的战略定力,硅钢产业向“三电”产业延伸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量质齐升的突破。2024年,娄底引进“三电”项目73个,总投资279.22亿元,再到2025年9月底累计招引“三电”项目138个,总投资额546.77亿元,用20个月的时间给出了项目个数和总投资均接近翻番的战绩。
放眼湘中,重点项目“拔节生长”的壮丽画卷徐徐展开。新新高速、益湛铁路电气化改造等交通动脉加速贯通;总投资22.34亿元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预计年内竣工,明年6月投入运营;总投资73.75亿元的梅山灌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6.31亿元;钛材料产业园等5个重大项目,已进入湖南省争取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的重大项目清单。在重点项目建设的“主战场”,娄底已连续3年获评省重点建设项目优秀市州。今年1至9月,37个省重点项目、243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69.93亿元、479.59亿元,分别占年度计划投资的92.59%、102.75%,进度全省靠前。
日益完善的“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网络,为娄底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桥头河通用机场已投入运营,架起娄底与周边城市的“空中桥梁”;呼南高铁益娄段加速推进,建成后将让娄底至长沙“半小时通勤”方式更加丰富;紧锣密鼓推进中的娄底春田民用机场,将开通直达“北上广深”等城市的航线。这张不断织密的立体交通网,有力推动了娄底从“世界锑都”的资源依赖到“中部材料谷”的产业升级,从“传统钢城”的路径依赖到“智造高地”的转型突破,展现出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生的生动图景。
当前,娄底正以重点项目建设的“加速度”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以招商引资的“强磁场”构筑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在服务全省发展大局中展现更大担当、作出更大贡献。
(原载《湖南日报》2025年10月17日09版)
责编:杨雅婷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