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村32载 郑湘辉用坚守点亮山区学子梦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10日讯(通讯员 杨荣)在冷水江市渣渡镇群山间,有位坚守乡村教育32年的“老兵”——他从青春到白头,把最好年华献给山区孩子;以“一个都不能少,每个都得好”为信念,为特殊学生撑起“保护伞”;用脚步丈量乡土,用真心搭建家校桥。他,就是娄底市“守望乡村奖”获得者、渣渡镇中心学校副校长郑湘辉。
1993年,郑湘辉从娄底师专毕业,分配到渣渡中学(现渣渡镇中心学校),一待便是32年。这份执着源于教师世家:母亲是退休教师,自小的耳濡目染让他对教育满怀热忱。如今,他家“九人从教”,姐姐、妹妹、妻子等亲属均投身教育,代代相传的教育情结,让他始终扎根一线。
“五类学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贫困生、学困生、残疾学生)更需被呵护。”这是郑湘辉32年的深切感悟。面对留守儿童,他化身“代理家长”,课间谈心、节日送关怀,弥补亲情空缺;对学困生与残疾学生,他是“耐心导师”,利用课余时间为学困生“开小灶”,定制辅导方案;对贫困生,他奔走于学校、公益组织与校友间争取资助。学生吴玲俐曾因贫困辍学,他多次家访,不仅为其争取资助,更用“知识改变命运”鼓励她。如今,吴玲俐已大学毕业成为为一名教师,每年回乡都会特意到学校看望他,“没有郑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成为了她常挂在嘴边的话。
控辍保学过程中,郑湘辉的足迹遍布全镇村落。最难忘一次暴雨天,他去劝返因家庭变故欲辍学的易湘华。摩托车陷泥后,他与班主任冒雨徒步一小时,浑身湿透、满脚泥浆地赶到学生家。易湘华爷爷见状动容,“老师这么拼,再难也让娃读书!”最终易湘华重返校园,考上工业学校后又通过高考读高职,改写人生。
郑湘辉视家访为家校“连心桥”。每次家访前,他梳理学生情况、带着问题去;家访时反馈进步、探讨教育方法;家访后整理笔记、制定帮扶计划。对“五类学生”家庭,他额外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与精神支持,成为了家长眼中“可交心的自己人”。
32年耕耘结硕果,郑湘辉共培养了上千名毕业生,数十人考入重点大学,多人成为行业骨干;个人获娄底市“优秀班主任”、娄底市“守望乡村奖”等多项荣誉。但他心中最高“荣誉”,是学生笑着喊“老师好”,是家长说“孩子变好了”,是看到曾濒临失学的孩子拥有好生活。
32载春秋,郑湘辉将青春热血融入乡村教育。他如灯,照亮山区学子求学路;他似种,在乡土孕育满树桃李。这份“扎根育桃李,坚守映初心”的精神,正为乡村教育注入温暖力量。
责编:周晓明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