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服务 热点 【红日岭观潮㉗】冷水江:深耕民生沃土 厚植幸福根基

【红日岭观潮㉗】冷水江:深耕民生沃土 厚植幸福根基

2025-09-18 15:02:14 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曹富蓉

​新冷水江9月18日讯(曹富蓉)“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是一阵风,而是四季春。今年以来,冷水江市坚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聚焦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以“民有所呼、我有所为”的担当,把小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优,让通往锑都群众的民生之路越走越幸福,越走越敞亮。

解燃眉之急: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群众的“痛点”,就是办实事的“起点”。今年来,冷水江市聚焦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马上就办”的效率破解民生难题,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渣渡镇滴水村三组村民曾长期被“用水难”困扰。村“两委”响应群众诉求,仅用两个月就完成了深230米的新井建设。当清澈的井水喷涌而出,村民们欢呼道:“感谢党和政府,以后再也不用为水发愁了!”一口井,不仅解决了喝水问题,更连通了干群的心。

同样感受到“及时雨”的,还有资水河畔的村民。今年,市交通运输局对8艘渡船开展集中检修,消除了船底渗水、螺旋桨变形等20多个隐患。

“以前开船总担心机器出问题,现在检修后跑得稳当,心里踏实多了。”禾青镇球溪渡口渡工周二明握着方向盘,脸上满是安心。

全市各乡镇街道、职能部门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市教育局推进“送教上门”,市残联开展“辅具适配下乡”,市人社局组织“就业帮扶专场”……一批批民生实事的落地,营造出“群众有需求、部门有回应”的浓厚氛围。

暖民心之基:让服务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解决了“急难愁盼”,更要夯实“日常所需”。冷水江市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入手,让优质服务走进寻常百姓家,让群众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现在在村里医院就能买到降糖药,不用再往城里跑了!”中连乡杨家居委会居民杨碧莲的话,道出了医共体改革的实效。

针对基层“缺药断药”问题,我市整合4家二级医院、10家乡镇卫生院和167家村卫生室,建立“中心药房+审方中心”一体化药事服务体系,药品种类从287种增至427种,牵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品种重合度由30%提高到86%。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用药实现县乡村三级100%同质化配备。同时,我市落实缺药登记和公示购药咨询电话,今年累计登记缺药信息312条,成功采购供应了196种药品,有效解决了群众“购药难”。

在禾青镇资氮社区,老年食堂的饭菜香温暖着每一位老人。“3块钱就能吃两荤一素,比家里做的还合口味。”居民邹青青边吃边笑着说。社区不仅提供助餐服务,还组建“资氮情”志愿服务队,24小时紧急求助热线,让独居老人倍感安心。

与此同时,市住房保障服务中心推进的危旧房改造和老旧小区升级,让更多家庭实现“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跨越。今年,全市40余栋危旧房完成改造,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69个老旧小区焕新颜,3.6万户家庭受益。“我们已累计投入5.27亿元,就是要让群众住得安心、舒心。”市住保中心党组成员段易彬面对红日君,信心满满。

聚同心之力:以共治共享激活基层活力

民生实事既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的主动作为,还需要凝聚群众力量,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共治局面。冷水江市通过党建引领,让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在办实事的过程中架好党群“连心桥”。

“李师傅,我家电风扇坏了,能帮忙看看吗?”在铎山镇龙潭村,村民李解秀一个电话,党员李鸿就带着工具箱上门了。在龙潭村,像李鸿这样的“技能先锋”还有很多,他们用螺丝刀、电笔解决了村民上百件“微实事”。“党员承诺践诺不能光说不做,得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村党总支书记谢文凡告诉红日君,通过“需求清单-技能匹配-上门服务”机制,党员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

铎山镇花桥村的通组道路改造,更是共治共享的生动写照。以前,路烂得没法走,农产品也运不出去。村党总支通过智慧党建平台收到诉求后,党员带头筹资、群众投工投劳,60天就修好了一条平坦的新路。“这不仅仅是方便连接外界的新道路,更是党群连心的幸福路、致富路。”村党总支书记苏慧明激动地说。

今年以来,全市各基层党支部累计为群众办理实事1366件,解决老百姓“微心愿”1782个,党员办好事12374件。

一件件实事,连接着民心;一条条心路,通向了幸福。从解燃眉之急到暖民心之基,从聚同心之力到固发展之本,冷水江市再次用生动的实践证明,“我为群众办实事”没有终点,只要在一个又一个新起点久久为功、实事实办,就能让民生幸福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责编:扶雄芳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