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如愿,吾辈当为脊梁——观2025九三大阅兵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有感
山河如愿,吾辈当为脊梁
——观2025九三大阅兵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有感
新冷水江9月11日讯(通讯员 谢海利)“你是遥遥的路,山野大雾里的灯。我是孩童啊,走在你的眼眸……”每当王菲空灵的嗓音在耳畔响起,《如愿》中那份跨越时空的深情总让人心潮澎湃。而当九三阅兵的画面在眼前铺展,这首歌的旋律仿佛化作了一条纽带,将先辈的期许与今日的盛世紧紧相连。当受阅方阵踏响长安街的那一刻,当战机编队在蓝天划出绚丽轨迹的那一瞬,我胸腔中涌动的,是身为中国人难以言喻的自豪,是见证祖国强大的热泪盈眶,更是愿以微躯护山河的坚定决心。
铁阵踏长安,热泪敬山河。九月的北京,秋阳正好,长安街上旌旗猎猎。当礼炮在广场上空轰鸣,当国歌的旋律伴着朝阳奏响,我不自觉地挺直了脊梁,指尖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屏幕里,身着戎装的受阅将士迈着整齐的正步走来,每一步都像踩在时代的鼓点上,铿锵有力,震彻人心。那统一的节奏、挺拔的身姿,不是简单的队列展示,而是一支军队的灵魂与风骨,是一个民族的底气与尊严。
我看到城楼上观礼的老兵们,他们大多已是白发苍苍的百岁老人,有的胸前挂满勋章,有的颤巍巍地抬手敬礼。那布满皱纹的脸庞上,眼神却依旧锐利如炬,仿佛穿越八十余载时光,又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岁月。他们曾在平型关的硝烟中冲锋,曾在台儿庄的街巷里厮杀,曾用小米加步枪抵御侵略者的铁蹄。如今,他们坚定地站巍峨的城楼之上,看着这繁华盛世、钢铁洪流,眼中噙着的泪水,是欣慰,是释然,更是对牺牲战友的告慰。那一刻,我再也忍不住眼眶中的温热——这太平盛世,是他们用青春、鲜血乃至生命换来的;这长安街上的荣光,是他们一生守护的梦想。
当装备方队缓缓驶来,我的心跳愈发剧烈。从威武的坦克到先进的导弹,从信息化的作战车辆到无人装备,每一件武器都闪耀着中国智慧的光芒。记得小时候,课本里写着“两弹一星”的奇迹,长辈们讲着“小米加步枪”的艰难;而如今,我们的军队早已今非昔比,现代化的装备体系足以守护每一寸国土。新型装备首次大规模的亮剑,让亿万国人对国防力量的信任与自豪具象化。我忽然想起爷爷曾说,他年轻时最怕的就是外国飞机在头顶盘旋,而现在,我们的战机编队可以在蓝天自信翱翔,守护着万家灯火。这种从“怕”到“安”的转变,是祖国强大最生动的注脚,也是我们身为中国人最踏实的底气。
盛世如所愿,骄傲满胸膛。阅兵式上,有一个画面让我永生难忘:当空中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时,战机方队在广场上空组成80编队队形,与广场上的人群遥相呼应。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历史的接力棒在传递——从1945年抗战胜利的欢呼,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庄严;从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到新时代的伟大复兴,我们的祖国已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我曾在国外旅游时感受到这份骄傲。有一次在异国他乡的博物馆里,看到标注着“中国文物”的展品,心中满是复杂;而如今,当我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高铁、5G、航天成就时,他们眼中的羡慕与敬佩,让我深深体会到“国家强大,个人才有尊严”的含义。就像阅兵式上,当外国首领、使节在观礼台上驻足凝望,当外媒镜头聚焦于这支威武之师时,他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的军事力量,更是一个文明古国的复兴之势,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之姿。
这种骄傲,不是盲目自大,而是源于对祖国发展的真切感知。我的父母是普通的工人,他们常说,年轻时住的是低矮的平房,吃的是定量供应的粮食,而现在,我们住上了宽敞的楼房,餐桌上的饭菜丰富多样,出门有高铁、飞机,购物有电商、快递。这些看似寻常的生活变化,背后是祖国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与拼搏。就像阅兵式上展示的不仅是武器装备,更是国家的综合实力——是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的日夜攻关,是工人师傅在生产线上的精益求精,是农民在田野里的辛勤耕耘,是每一个普通人在岗位上的默默奉献。正是这千千万万人的努力,汇聚成了祖国强大的洪流,让我们能在今天,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
吾辈承薪火,微躯亦可为。观看阅兵时,我不止一次问自己:作为一名普通人,我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当看到受阅将士坚毅的眼神,看到老兵们沧桑的面容,看到外国友人羡慕的眼神,我找到了答案——祖国的强大,不仅需要军人的守护、科研人员的攻关,更需要每一个普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平凡的坚守书写不凡的力量。
多少基层民警、消防战士、医生常年扎根在社区,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盛夏,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多少次连续工作数十个小时,多少次累得倒在办公室里,又有多少次丢下刚端上的饭碗。这么辛苦,值得吗?当看到阅兵时那些军人,他们守护的是国家的大平安;而我们普通老百姓就应当守护好一方小小的安宁。这也是在为祖国的稳定添砖加瓦。祖国的强大,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而是由一个个“守护小平安”“做好小事情”的普通人共同铸就的。
就像《如愿》中唱的:“而我将爱你所爱的人间,愿你所愿的笑颜。”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我教的学生大多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课堂上,我不仅教他们知识,更会给他们讲抗战老兵的故事,讲阅兵式上的感动瞬间,让他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未来的祖国需要他们去建设。 我知道,自己的力量很渺小,就像沧海中的一粟,就像星河中的一颗星。但我更相信,千千万万的“渺小”汇聚在一起,就能形成改变世界的力量。就像阅兵式上的方阵,每一个战士都是其中的一员,他们并肩作战,才能走出最整齐的步伐;就像祖国的发展,每一个普通人都是参与者,我们携手同行,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山河永无恙,吾辈当自强。阅兵式的最后,当《歌唱祖国》的旋律响起,当和平鸽与气球飞向蓝天,我心中满是感动与坚定。王菲在《如愿》中唱道:“山河无恙,烟火寻常,可是你如愿的眺望。”是啊,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山河无恙,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守护;先辈们期盼的烟火寻常,需要我们用努力去延续。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何其幸运,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能见证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但我们也深知,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强大需要持续奋斗。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祖国的发展还需要突破更多“卡脖子”的技术,还需要实现更高水平的现代化。这些任务,不是靠某一个人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拿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
我想起阅兵式上,那些年轻的受阅战士,他们比我年龄还小,却已肩负起守护祖国的重任。他们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在岗位上坚守奉献,用青春诠释着“军人”二字的重量。而我,虽然不能像他们一样驰骋疆场,但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把每一堂课讲好,把每一件事做好,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贡献力量。我想,这就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也是对祖国最好的回报。
“你的手我蹒跚在牵,请带我去明天。”《如愿》的歌声依旧在耳畔回响,九三阅兵的画面却已深深镌刻在我的心中。它让我懂得了什么是骄傲,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份感动与坚定,努力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中国人,用自己的微躯,为祖国的山河无恙、盛世繁华添砖加瓦。因为我知道,祖国的明天,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创造;先辈的愿望,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实现。而我,愿以吾辈之青春,护这盛世之中华,让这山河永远无恙,让这人间永远如愿。
责编:扶雄芳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