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渡镇滴水村:文明花开香满园 乡村振兴绘新卷
新冷水江8月28日讯(杨风 朱俊峰)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湘中大地,有一个小村庄,不仅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的“双增长”,更摘得了全国“文明村”、省级“文明村”等多项荣誉,探索出了一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的新路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渣渡镇滴水村,感受这里的文明新风与振兴活力。
在滴水村老年活动中心的KTV室,村民们正放声高歌,笑容洋溢。这座占地20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不仅配备了KTV,还有棋牌室、健身器材等十多种设施设备,成为老人日常休闲的好去处。与此同时,藏书3000余册的村级图书室,也满足了不同年龄段村民的文化需求。
渣渡镇滴水村二组村民段桃香说:“村里面搞得蛮好,经济收入蛮可以,样样都有。”
渣渡镇滴水村党支部书记李平义说:“我们的老年活动中心和图书室使用率非常高,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乐 幼有所教’,这些设施的核心在于精准满足‘一老一小’需求。当然,未来我们还会继续优化,比如引入数字设备,让服务更智能。”
漫步滴水村,硬化的人行道干净整洁,健身广场上孩童嬉戏玩耍,绘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墙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23年,滴水村打造郁山坳和美屋场,修建人行道450米、健身广场200平方米,完成房屋改造11栋,安装路灯30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渣渡镇滴水村党支部书记李平义说:“作为滴水村的村支书,我很自豪地说,我们村的村民参与度非常高,从更深层次看,大家从‘旁观者’变成‘建设者’,对村子的归属感更强了。”
基层治理是滴水村的又一亮点。村里推行片、组、邻“三长制”,全年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4起,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渣渡镇副镇长段曼娜说:“我们‘三长’全部都是本村人,他们最清楚矛盾的历史渊源,也最清楚矛盾双方的脾气和性格,所以他们在调处时就能够非常准确地切入要点,调解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更加接地气、更容易执行。”
移风易俗工作同样成效显著。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红白理事会引导,滴水村大力倡导丧事从简、不请乐队、不摆排场,文明新风渐入人心。与此同时,滴水村大力夯实产业根基,拥有果林、稻田养鱼、中药材等专业合作社15个。在山银老坛香农产品加工厂,工人们正忙着腌制白辣椒、豆角、剁辣椒等特色农产品。
山银老坛香农产品加工厂负责人李江常说:“我们是自己做一点,然后在当地农村农户手里收,主要是靠农户做出来的。”
在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下,滴水村的集体经济辐射全村。文明建设结出累累硕果。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森林防火、反电诈、防溺水等宣传活动,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优秀卫生户”等评选工作,每年在各组评选“优秀卫生户”10户……这些举措,不仅记录着滴水村乡村振兴的坚实足迹,更成为推动村庄持续向前的不竭动力。
渣渡镇滴水村党支部书记李平义说:“全国文明村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鞭策。下一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搞好村集体经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移风易俗等,让我们的村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从环境美到生活美,从产业兴到文明兴,滴水村正以文明乡风为笔,以青山绿水为卷,绘就着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责编:周晓明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