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灾达人(四) 王印杰:产业赋能 绘就乡村安全发展新画卷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30日讯(通讯员 杨荣 杨风)在三尖镇广袤的田野间,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湖南省玉友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印杰。凭借对农业安全生产的执着坚守和创新实践,他带领村民探索出一条“防灾减灾+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和减灾领域的先锋旗帜。
农业生产,向来“靠天吃饭”。三尖镇连岩村地处低洼地带,农田分布球溪河两岸。每逢汛期,大片农田便会被洪水淹没。从湖南农业大学毕业返乡的王印杰,立志打破这一传统困局。他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四级联动机制,形成了一张覆盖四村的防灾减灾网络。
湖南省玉友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印杰说:“我们下面有四个村,每个村设有一个合作社,合作社都会指定一个负责人,我们会每年定期对负责人进行培训,如果一旦发生什么意外,负责人就会及时进行安全排查,与我们进行沟通,我们也会尽快采取措施。”
这种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充分激发了各方积极性,更为减灾工作筑牢了根基。但王印杰深知,应对无情的自然灾害,仅靠人力远远不够,基础设施建设同样关键。
湖南省玉友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印杰说:“因为我们这边地势比较低,以前涨水的时候经常会淹掉大片的水田,现在我们建了一些拦水坝水渠,干旱时候可以储水灌溉,涨水的时候可以及时排洪,农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减少了很多。”
粘禾村村民郭吾桐说:“王总在我们村里面建设了水渠、水坝,提升了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能够保证旱涝保收。”
截至目前,王印杰已主导修筑3处水坝、11公里水渠、12公里生产道路、10公理机耕道路和防火旅游公路。这些纵横交错的水渠、道路与坚固的拦水坝,宛如大地的“血管”与“屏障”, 显著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王印杰还积极引进新的机械化设施设备,不仅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更进一步提升了农业抗风险能力。
湖南省玉友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印杰说:“在全机械化作业的帮助下,我们半个月的时间就把水稻插下去了,极大地保证了我们粮食安全生产。”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救灾行动中,智能育秧棚和机械化设备发挥了关键作用,一场可能导致粮食减产甚至绝收的危机就此化解。
随着乡村旅游蓬勃兴起,玉友林公司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公司积极推动农旅融合,拓展了餐饮、民宿、水上乐园、森林康养等多元服务。为保障游客安全,玉友林公司建立起完善的应急机制。
湖南省玉友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印杰说:“每年油菜花开或水果采摘季节,游玩人数很多,所以我们建立了旅游安全管理体制和应急预案,新修了应急通道,每年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至今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
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让乡村旅游成为玉友林公司增收的新引擎。谈及未来,王印杰目光坚定。
湖南省玉友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印杰说:“下一步,我们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与组织管理,构建多维度防灾体系,通过预案+科技+协作的组合拳,守住粮食安全生产底线。”
从传统农耕到现代农业,从被动抗灾到主动防灾,王印杰以实干和智慧,在乡土大地上编织起一张坚实的防灾减灾网络。他的探索与实践,不仅为当地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筑牢了安全基石,更为广大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防灾减灾样本。
责编:周晓明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