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带笑颜(三)金竹山镇:从过境火“重灾区”到生态“防火墙”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12日讯(通讯员 朱俊峰 杨风)曾几何时,冷水江市金竹山镇的山林因过境火肆虐,成为令人揪心的“重灾区”。如今,该镇通过锐意创新、精准施策,成功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火墙”,实现从被动扑救到主动防控的精彩蝶变。
一声令下,一场实战化森林防火演练在木山坳社区展开。金竹山镇镇村两级都成立了森林防灭火应急队,全镇在应急分队内部设立消防队,每月开展不少于一次的应急演练。理论培训与实战对抗双管齐下,着力锻造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灭火尖兵劲旅。
金竹山镇林业专干邹冠林说:“这里曾经发生过山火,是我们金竹山镇木山坳社区森林防火重点地段,我们在这里举行森林防火应急演练,切实提升了我镇的森林防火应急救援能力和扑救能力。”
金竹山镇与新邵县山水相连、阡陌相通,六个村居与邻县紧紧相依,是共饮一江水的亲密邻居。2022年,极端高温干旱肆虐,新邵县火情频发,多次跨界侵袭。金竹山镇闻“火”而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不仅全力筑牢自家“防火墙”,更是多轮次奔赴邻县火场,与新邵县并肩作战。针对“如何守护好共同的绿水青山”这一问题,金竹山镇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金竹山镇镇长刘志红说:“要求边界村居加强巡逻巡护,在森林防灭火特护期之前就安排人员采取清扫防火隔离带,整修隔离路网,确保辖区内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森林防火,宣传为盾。金竹山镇深知,防火不仅要靠“硬手段”,更要筑牢群众心中的“防火墙”。近年来,40余块醒目的防火警示牌与横幅矗立街头林间,2000余份禁火令走进千家万户,6000多份防火承诺书签下责任担当,“村村响”喇叭每日循环播放防火“最强音”。两场森林防火宣传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化身防火“小卫士”,最终编织出一张全覆盖、立体化的宣传大网。
金竹山镇木杉坳社区居民辜明华说:“这两三年政府宣传森林防火灾害以后,我们老百姓的防火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果遇到一点火灾,老百姓第一时间把火扑灭。”
在强化宣传教育的同时,金竹山镇还着力构建全方位的防火体系。通过森林防灭火区域包干制,层层压实责任。春节、清明等关键节点,镇村干部与志愿者化身“防火哨兵”,24小时严守山林。林区、坟区等重点区域被反复扫描,隐患台账逐一销号。
金竹山镇镇长刘志红说:“我镇创新管理机制,深入推进‘林长制+网格化’管理模式,有机整合‘人防’与‘技防’资源,依托森林防火监控视频系统与无人机巡航技术,实现对全镇1.82万亩林地火险隐患的动态监测与实时预警,大幅提升森林防灭火智能化,精准化管控水平。”
在产业与防火协同发展的赛道上,金竹山镇跑出“加速度”。以金竹村为例,油茶、楠木等经济林产业蓬勃兴起,400余亩油茶、1500余亩楠木郁郁葱葱。企业与村居携手,对林区进行精细化“美容”,定期清理易燃杂物,同步修建防火隔离带、通道与蓄水池。如今,这片山林既结出了“致富果”,又竖起了“防火盾”,生态与经济“比翼齐飞”。
金竹山镇镇长刘志红说:“下一步,我镇将积极探索林业产业发展与森林防火协同推进的路径,同步完善基础设施,实现产业发展与防火工作同部署、同落实。”
从过境火“重灾区”到生态“防火墙”,金竹山镇用智慧与汗水书写出森林防灭火的精彩答卷,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守护百姓幸福生活树起一面鲜亮旗帜!
责编:扶雄芳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