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带笑颜(一)沙塘湾街道:从“火险重灾区”到“生态守护样板”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8日讯(通讯员 朱俊峰)播种绿,守护绿,以绿为底,因绿生金。今天起,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推出“守护青山”系列报道《绿水青山带笑颜》,讲述冷水江市各乡镇(街道)在森林防灭火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基础建设、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今天,让我们跟随镜头,一起走进冷水江市沙塘湾街道,聆听街道积极探索创新,打赢森林防火翻身仗的故事。
沙塘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铭凯说:“我们在山边要注意用火,不能把火烧到山上去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不能把火源带到山上去。”
在沙塘湾街道俩塘社区,街道办干部与社区干部正穿梭于毛易林场周边,逐户开展森林防火宣传。近年来,沙塘湾街道以“抓源头、强协作、重管控”为制胜法宝,全力编织防火网络。俩塘社区紧跟步伐,将756亩森林精心划分为5大片区,采取驻点方式精准防控。社区干部、组长与街道驻点干部齐心协力,借助电子屏滚动播放、网格精准宣传和“敲门行动”挨家挨户走访,将“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理念植入每位居民心间。
沙塘湾街道俩塘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黄建平说:“在森林防火高峰期,我们的禁燃禁烧专干、环保专干每日定点巡查,我们成立了一个15人的应急分队,一旦发现火情,我们会在10分钟整理完毕,立即赶到现场扑灭火情。”
据统计,2025年,沙塘湾街道已累计开展防火宣传500余人次,对沤肥、焚烧秸秆等极易引发火情的行为,工作人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成功将103次烟点扑灭在萌芽状态。
沙塘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铭凯说:“2022年我街道发生了一起因智力障碍人员而引发山火的案情,对此,我街道举一反三,对街道辖区所有的放牛放羊农户、在山边劳作居住的群众以及智力障碍和精神障碍人群进行了全面摸排,从而建立了工作台账。”
重点人员管控,是防火工作的关键。进入特护期,一场声势浩大的“敲门行动”全面铺开。工作人员逐户登门进行宣传,从源头切断人为火灾隐患,为山林安全加上一道坚固的“防护锁”。
沙塘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陈铭凯:“对当前的法律法规逐一宣传,要求重点人员不要带火种进山,确保我街道各林区不发生火情。”
在强化重点人员管控的同时,沙塘湾街道还积极拓展外部协作版图,与毛易林场达成深度合作,将清塘、毛易两村8000余亩荒山托管造林。如今,昔日荒芜的山头披上层层绿装。同时,林业站与护林员默契配合,对辖区火情风险隐患点展开“地毯式”排查,针对每个隐患点量身定制“一山一策”,提前化解风险。目前,10个隐患点已成功整治8个,剩余2个也正按照详细方案稳步推进整改。
沙塘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陈铭凯:“我街道创新创建了‘3+7’应急响应机制,在森林火情黄色预警以上时,我街道会安排3名干部在办事处专职待命,当发生火情时,第一时间通知其他7名村社区的退役军人干部一同赶往现场。”
在应急处置上,街道组建了一支49人组成的专业应急队伍,通过高频次演练,练就快速反应、熟练操作装备的过硬本领。今年以来,街道还指导各村(社区)开展16次演练,推动全域应急能力实现质的飞跃。硬件保障方面,消防车、消防摩托车等专业设备一应俱全;执法监管严格落实“见烟就查,见火就灭,点火就抓”,让违规用火现象无处遁形。历经两年努力,沙塘湾街道辖区内火情尤其是高压电塔的林下火情发生频率大幅下降。
沙塘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陈铭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街道将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强化对重点人员及火源的管控,持续增强应急处理能力,真正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从“火险重灾区”到“生态守护样板”,沙塘湾街道用实实在在的成果,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完美答卷。
责编:扶雄芳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