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行乡村 炉竹村:“城里人爱往乡里跑” 文明造就吸引力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29日讯 近日,娄底电视台“悦”行乡村栏目走进冷水江市,探访“全国文明村”——禾青镇炉竹村。青山如黛,绿水环绕,这里既有“两山排闼送青来”的田园诗意,更以扎实的文明实践与产业发展,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走进炉竹村,整洁的村道两旁绿树成荫,村民自建的小楼错落有致,一幅幅墙绘为乡村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气息,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跟随巡逻的志愿服务队走街串户,村民们都对近年村里环境的改变赞不绝口。
禾青镇炉竹村村民刘华林说:“我们村里面的卫生环境是抓得相当好的,村民都非常满意,比城里舒服得多,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我们这也是河景房,离资江河不远,住的还是很舒服。”
像刘华林一样放着城里电梯房不住,“反向”定居乡村的人在炉竹村并不少见,这份“不爱城里爱乡里”的坚定,源于炉竹村对人居环境整治的执着。每月26日,村里都会对各家各户卫生环境进行“评比”,选出“清洁卫生之星”通报表扬,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禾青镇炉竹村乡村振兴专干段红说:“家里比较整洁的我们就评优秀,环境比较差一点的,我们进行了监督、劝导。现在大家都比较支持,我们村的环境变好了,住的也舒心了。”
当夜幕降临,炉竹村的文化广场热闹非凡,村民或站或坐,观看村里的舞蹈队表演节目。这支能歌善舞的乡村文艺队伍由村里10余名的留守妇女组建,表演节目超过40个,“巡演”足迹遍布全市。
禾青镇炉竹村文艺队队长苏公中说:“大家在网上搜索了一二十个节目,一个节目演两三晚也演得熟,我们也节省了资金,每年出门演出也要演十多场。”
近年来,炉竹村先后成立了管乐乐队、舞蹈队、龙舟队等队伍,开展了龙舟赛、篮球赛等一系列文体活动,既丰富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也为村民创业致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炉竹村龙舟协会秘书长、湖南山水好竹木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中说:“龙舟在我们村是比较受欢迎的,春节大家有可能不回来,但是到龙舟这个季节,不管你多忙,再大的老板、打工仔,或是很远的,北京的、天津的,他们端午节都会提前回来,参加龙舟训练,参加比赛,成为了村里的一种精神文化。”
从小跟着父辈参与龙舟赛耳濡目染的团结精神,一直激励着刘明中。2016年,他带着30多位村民南下广东创业,勤劳致富。积累一定财富后,返乡创办竹制品加工厂,为周边70多名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炉竹村龙舟协会秘书长、湖南山水好竹木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中说:“我父亲教育我,说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要把这个龙舟文化注入炉竹以后的集体经济去,团结炉竹人,以龙舟精神来把炉竹打造成共同富裕的一个村子。”
文明乡风不仅滋养着炉竹人的精神,更吸引了产业落地。泽宏生态园流转了村里2100亩土地,布局果蔬园、住宿、餐饮、游乐设施等,打造乡村休闲旅游景区。当前园内樱花、油菜花、紫藤花盛开,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打卡。
市资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尹峰波说:“我们在旅游旺季聘用本地村民参与景区管理、民宿服务、果蔬种植等工作,为当地创造季节性就业岗位一百多个。村里的志愿服务队也相应行动,在景区周边开展文明劝导服务,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炉竹村的文明温度和发展活力。”
当前,炉竹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将特色餐饮、农耕体验、研学教育等多种业态串联起来,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曹红生说:“我们结合炉竹村的自身优势,以创建炉竹乡村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和竹制品加工业,全力把炉竹打造成为市民休闲旅游服务中心,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娄底台记者曾子悦说:“从涵养乡风文明到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炉竹村以文明塑魂,以文化聚力。这里每一寸土地都写着奋斗,每一阵江风都带着歌声。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崛起,更是精神的拔节生长。炉竹村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文明成为习惯,当文化成为日常,乡村才能真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责编:周晓明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