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28日讯(通讯员 胡景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党内风气和政治生态,关系民心向背,决定着党的群众基础。要将加强党性修养作为强化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将党性修养融入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通过锤炼党性,切切实实改进作风。
作风建设是一面镜子,照见的是初心,折射的是担当。脱贫攻坚战场上党员干部扎根一线、与群众并肩作战,到疫情防控期间无数逆行者挺身而出、守护生命防线,优良的作风始终是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然而,也要看到有一些地方发生了松动,有一些方面还存在盲区死角,一些不良风气出现了反弹回潮。有的干部工作中“躺平”心态作祟,面对任务消极应付,缺乏主动作为的积极性;有的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将大量精力耗费在留痕、迎检上,却忽视了工作实效,导致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梗阻;还有的干部在服务群众时态度冷漠,未能真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群众寒了心。这些问题表现在作风纪律等方面,但根子还是在党性锤炼不够。
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必须警惕“歇歇脚”“喘口气”心态,坚决破除“小事小节论”“影响发展论”“行业特殊论”等错误论调,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要开展常态化的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和宗旨意识教育,引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让为民服务的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将作风表现纳入考核体系,对作风优良、实绩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和重用,对作风不实、敷衍塞责的干部进行问责和惩戒,形成鲜明的用人导向。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干部时刻保持敬畏之心,不敢懈怠、不敢逾矩。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难题,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带动整个干部队伍作风的转变。
责编:周晓明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