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湖南冷水江频道 社会新闻 新时代·新农人(五) 龚紫阳:老茶新做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新时代·新农人(五) 龚紫阳:老茶新做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5-04-18 21:36:45 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杨风 朱俊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18日讯(通讯员 杨风 朱俊峰)在金竹山镇杨源村的崇山峻岭间,返乡创业青年龚紫阳投资200万元,创建了杨源茶业有限公司,以“老茶新做”的创新理念,将沉睡半个多世纪的茶树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绿色银行”。

在杨源村天旗山上,300余亩本土小叶种老茶树丛中,龚紫阳正手把手指导采茶工规范采摘。从小在杨源村长大的龚紫阳,聊起这片茶林的时候,满是青葱回忆。

杨源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龚紫阳说:“(以前)我都是每年跟着我的外婆,在山上面采茶制茶,高中大学毕业之后是在广东创业和工作,茶氛围、茶文化是比我们在湖南的氛围好很多的。”

2024年,龚紫阳在与村支书张惠的聊天中得知,他小时候经常采茶的茶园还在,这个消息让龚紫阳兴奋不已。经过实地考察之后,龚紫阳发现这片茶园虽历经沧桑,却完整保留了娄底传统茶种的良好基因。

杨源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龚紫阳说:“我们这里在几十年之前知青下乡的时候,是有几百亩的茶园,虽然说是没有后续的保护,但是这茶园一直在这里,只要重新保护开发,这是一个很好的产业。” 

娄底绿茶以“条索细紧、香气清雅”闻名,唐代即用蒸青工艺制茶,明代《本草纲目》将其列为“楚之茶”代表。杨源村的茶树是20世纪60年代的本土小叶种。这一良种具有持嫩性强、茶多酚含量高等特点,曾被全省茶区推广。

省茶业协会副会长娄底市茶业协会会长陈建明说:“它完全融入了当地的环境和土壤,所以它做出来的茶,像它的绿茶,具有典型的板栗香,泡出来完全是清汤绿叶,它做出来的红茶,在我看来,它主要就是以鲜、甜为主。所以这个老茶园,是非常具有开发价值的一片茶园。”

龚紫阳返乡后,流转天旗山近千亩土地,购进萎凋机、烘干机、杀青机、揉捻机等设备,并通过劳务用工等方式,带动100余位村民就业,初步完成了从“闲置资源”到“生态财富”的转变。

金竹山镇杨源村党支部书记张惠说:“他们到我们村里发展之后,把这块荒地变为宝地,带动劳动就业、增加老百姓的收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把这个地方利用起来,可以作为一个旅游发展景点来搞。” 

目前,我市已将该企业纳入“一县一特”重点扶持项目,通过政策倾斜、技术指导等举措,计划三年内将古茶园扩种至500亩,同步开发茶旅融合项目,带动周边7个村集体增收。

市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周诚俊说:“我们从资金项目方面给予扶持,然后在技术上面加大培训和指导,为他们提供了这个专业的设备、制茶的设备。”

从荒山到茶园,从传统到现代,在杨源茶业的车间里,摊放失水、滚筒杀青、揉捻成型等工序让这些鲜嫩茶芽蜕变为“杨源绿”,其茶汤呈现独特的豆香与栗香,叶底嫩绿匀整,完美折射出龚紫阳新时代、新农人的担当。

杨源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龚紫阳说:“我希望把我们本地的这绿茶推广出去,把这个绿茶、傩戏这些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把我们本地市场打开,走出湖南。”

责编:周晓明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