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工业·“智”汇未来(四)“光风储”绘就工业转型绿色画卷
新冷水江3月27日讯(杨风 朱俊峰)从古人钻木取火的智慧到现代光伏科技的突破,人类对光能的探索贯穿整个文明进程。而今,在“双碳”战略引领下,我市依托地理禀赋优势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构建起“光风共舞、源网荷储”的新型能源体系。
大唐华银娄底生态治理1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是国家首批大型光伏发电项目,省内最大山地光伏项目和最大单体光伏项目。在锡矿山光伏电站,三年来累计步行930万步的大唐华银工程师朱勇,用脚步丈量出项目提前全容量并网的奇迹。这座总装机容量超450兆瓦的超级光伏矩阵,正将昔日生态伤疤化作'绿电银行'。
大唐华银娄底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机务专责朱勇说:“当我退休的时候,我还会来这里看看,为我的后代讲述我当年的故事。”
在大唐华银金竹山发电公司的智能集控中心,实时数据正在见证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深度融合,6.35亿千瓦时的绿电产出,相当于为三湘大地种下百万亩生态林。从“大镜悬空,水盆成像”的光学奇想,到如今分布式光伏电站与智能电网的深度融合,“阳光铺路,科技领先”的愿景已照进现实。
大唐华银娄底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机务专责朱勇说:“在加快项目建设的同时,公司与湖南农大携手建成农光互补科技示范园,开展生态治理的农业种植,并结合乡村振兴打造牧光互补产业链,实现光伏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
大唐华银娄底基地光伏项目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特征,进行农光互补和林光互补开发,当“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养殖”的三维模式遇见乡村振兴,锡矿山迸发出惊人能量。15.85万吨标煤的节约量化作千家万户的灯火通明,更托起438个脱贫家庭的致富梦。
大唐华银娄底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机务专责朱勇说:“光伏加生态治理加乡村振兴的模式给湖南冷水江锡矿山这个曾经的世界锑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实现了生态治理,企地共赢,群众受益的良好社会效益。”
白果岭上的风车与千年驼铃遥相和鸣。20兆瓦风电机组昼夜不息,即将开工的百兆瓦级龙虎山项目,将让三湘风脉化作永不枯竭的绿电动脉。
在冷水江经开区,数字孪生技术正重塑能源格局。2024年投用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为园区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新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杰说:“我公司以增量配电网为基础,结合园区优质的屋顶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的源端,以及合理调节利用优质工商业用户群体资源的负荷端,按照新型电力系统市场的需求,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开发模式,构建新型的储能体系。”
这个集光伏、风电、储能于一体的虚拟电厂,以电厂余热蒸汽为主热源的集中供热项目已累计为6家企业节省用能成本逾千万元,更开创了电力市场的'共享充电'新模式。
新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杰说:“通过构建源网荷储型虚拟电厂,发挥用户侧储能的灵活调节作用,一方面有效发挥移峰填谷作用,降低电网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有效提升源网荷储协同的综合收益。”
从《天工开物》记载的冶铁火光,到如今虚拟电厂的云端调度,这场跨越时空的能源革命正在冷水江续写新篇。当石漠荒坡变身"阳光银行",世界锑都的绿色蝶变,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责编:扶雄芳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