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湖南冷水江频道 社会新闻 【红日岭观潮㉔】冷水江:向“锋”而行 青春作答文明考卷

【红日岭观潮㉔】冷水江:向“锋”而行 青春作答文明考卷

2025-03-09 11:40:50 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苏固邦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9日讯(通讯员 苏固邦)三月的春风裹挟着青春的热浪,在冷水江的街头巷尾掀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的热潮。从滨江公园的“青春集市”到敬老院的暖心问候,从交通路口的“小红花”劝导到资江河畔的净滩行动,数万青少年以志愿服务的“涓滴之力”,将雷锋精神绘成一幅幅具象的文明图景。  

烟火气中的文明温度

3月7日上午,滨江公园的“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青年志愿服务一条街人头攒动。24家团组织、青年社会组织摆出20余个便民服务摊位,中医理疗、法律咨询、手机贴膜等项目前排起长队。市民张先生在测完血压后感慨:“这样的活动既贴心又实用,让雷锋精神变得触手可及。”

这场始于2022年的志愿服务活动,如今已累计服务群众87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册,2100余件实事在点滴中温暖人心。  

当市集烟火漫向街巷,青年志愿者的足迹正重塑城市肌理。从三尖镇南阳桥的斑驳长椅到锑都中路的公交站牌,从建新社区的楼道死角到资江河畔的烟头碎屑,青年志愿者们用双手为城市“美容”。

娄底幼专、冷水江青创会的“河小青”们清理近20公斤垃圾,三尖镇中心小学的志愿者们让古桥重焕光彩,每一滴汗水都在丈量着文明的高度。  

文明在指尖传递

2月底,团市委、市少工委发布《全市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倡议书》,全市各级团、队组织迅速响应,围绕主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

在5G时代十字路口,桃园学校“春蕾”志愿服务队的红领巾们举着“文明出行”标语,用“小红花”贴纸引导市民遵守交规;而在滨江公园,市第一小学的孩子们则用棒棒糖“交换”市民手中的香烟,以甜蜜的方式传递健康理念。红日金月湾学校的志愿者们更是化身“交通小卫士”,在交警指导下维护秩序,将雷锋精神化为具象的文明行动。  

市第四小学的“爱心基金”已持续运作30余年,2300余名师生用3.4万元善款点亮困境学子的“微心愿”;

金星学校的义卖集市上,学生“售货员”们热情吆喝,5000余元善款将化作“希望工程一元捐”的温暖星火。

铎山镇敬老院里,青年志愿者们清扫庭院、陪老人话家常,理发师谢新园二十年如一日为老人免费理发的身影,成为雷锋精神最生动的注脚。  

成长路上的文明对话  

团市委发挥“青听·12355”青少年服务台资源优势,打造“知心姐姐”心理陪伴形象,一批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师注册成为青年志愿者,面向农村青少年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在禾青镇芙蓉学校的团辅室里,“知心姐姐”李慧红通过冰绒球游戏、自画像绘画等形式,为40余名青少年疏导成长困惑。她以“回信”方式回应学生心声:“思思,你的委屈与无助我都懂……”这场将雷锋精神融入心理教育的辅导,让爱与成长在互动中悄然绽放。  

让文明成为青春的底色  

自“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活动在冷水江开展以来,冷水江累计开展学雷锋活动170余场,5.3万余名青少年用行动证明:雷锋精神不是口号,而是浸润在街头巷尾的温暖,是镌刻在成长轨迹中的担当。当志愿服务与“红领巾奖章”评定、雷锋式团支部创建相结合,这场青春实践正从“活动月”走向“日常态”,让文明之花在锑都的土壤中持续绽放。

责编:周晓明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