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线 看经济(八)杨二嫂食品:从一毛豆腐到千万产业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月3日讯(通讯员 曹丹 段姝)在冷水江,特色小吃麻辣豆腐深受市民喜爱。如今,身在外地的游子,只要动动指尖,就能品尝到这一家乡美味。这背后,是冷水江着力将地方“小特产”升级为食品“大产业”的持续努力。
记者潘雁平说:“一谈到冷水江的特色美食,你会想到什么呢?我想很多朋友应该和我一样,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杨二嫂的麻辣豆腐、山胡椒油豆干、酱香味豆干、魔芋、酱板鸭……今天我将带大家一起走进杨二嫂的生产车间,看看咱们本土的麻辣美食是怎样生产的,走。”
走进杨二嫂食品有限公司,空气中弥漫着独特的辣椒香味,这与一般工业企业截然不同。凌晨四点半,卤煮师傅杨六云就开始忙碌了。先放秘制卤汁和豆腐,小火慢煮,关火焖制,到时间后捞出,再经过渣滓和多余汤水的过滤,麻辣豆腐就新鲜出锅了。看似简单的过程,实则对温度、湿度、时间的把控极为讲究。
卤煮师傅杨六云说:“调料要称好,要均匀,那个料不能粘锅的,火候也要相当好,手要不停地搅拌,才能煮出相当好的豆腐。”
在冷水江,不少90后00后都是吃着杨二嫂家的豆腐长大的。26年来,杨二嫂已发展成为设备先进、流程规范的食品生产企业。但始终不变的,就是企业对味道和品质的极致追求。
记者潘雁平说:“不看不知道,原来咱们杨二嫂的麻辣豆腐从原材料到最后成品包装进入市场,每一道工序都是自己制作完成的。先挑选出上好的黄豆,再浸泡、细磨、煮开、点卤、压制,至此豆腐干的雏形才做好,紧接着,经过卤煮、炒制等步骤之后,才能从车间送到我们的舌尖。”
时间回到1998年。当时,28岁的杨二云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开辟新赛道,卖麻辣豆腐。在这之前,杨二云尝试过卖爆米花、玉米、香肠,由于没有独特记忆点,生意一直不温不火。有一天,她突发奇想,冷水江人既爱吃辣,又喜欢吃豆腐,为什么不试试麻辣豆腐呢?她万万没想到,这小小的豆腐生意日后会发展为产值突破1300万元的麻辣产业。
“杨二嫂”创始人杨二云说:“我自己摸索出来的,没掺私的,我也没学徒的,我自己左想右想,冷江的豆腐,冷江的所有东西我全部吃遍了,看哪种味道好一点,我就综合起来,自己做的。”
改走“辣椒赛道”后,杨二云的生意越来越好,当地人都亲切地称呼她“杨二嫂”。2013年,杨二云的小儿子禹文雄毕业后接手了这份家业,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注册“杨二嫂”商标,三年后,28岁的禹文雄正式注册成立杨二嫂食品有限公司,并构建起多样化的产品矩阵——从最初单一的麻辣豆腐增加到魔芋干、兰花干、腐竹、酱板鸭、酱板鱼、牛肉等40余个休闲食品系列。
“杨二嫂”创始人杨二云说:“我儿子越做越大,一开始冷水江是个个知道的,现在长沙、娄底、新化、上海、北京、武汉、天津,都知道吃我们的麻辣豆腐了。”
2018年开始,杨二嫂相继入驻天猫、淘宝、拼多多、京东等各大电商平台,让天南地北的冷水江人都可以尝到这一口“舌尖上的乡味”。到2024年,娄底地区加盟店突破50家,杨二嫂实体店遍布新化、涟源、双峰、娄星区以及周边的邵阳市。禹文雄接手后,杨二嫂麻辣豆腐名气越来越大,品牌也越来越响,实现了线上线下双丰收。
杨二嫂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禹文雄说:“我们现在就是想把杨二嫂走进更多的人心里面去,能够吃到咱们杨二嫂,能够有更好的体验,我们也会觉得很自豪。”
消费群体进一步拓宽的同时,豆干消费市场也进一步拓展。如何在市场竞争里保持“长红”?杨二嫂的销售秘诀就只有两点:坚持品质和不断创新。
杨二嫂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禹文雄说:“我们近期刚刚成立了一个质检部门,这个部门就是针对我们的产品、服务、卫生、质量进行监督的一个部门。这个部门它是独立出来的,以前我们是统一到一起,但是我现在把这个部门独立出来,就是为了让这个部门能更好地监督我们自身,这样保证送到我们顾客手里,它是标准的。”
一块豆腐,散发出浓郁的家乡风情。杨二嫂麻辣豆腐承载着的不仅是一份美食,更关联着一个食品产业,承载着一份文化传承和家乡情结。禹文雄坚信,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中,“杨二嫂”一定能成为外界了解冷水江的一个重要窗口和一张靓丽名片。
记者潘雁平说:“这几年以来,美食在文旅消费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很多人的旅游规划中都有打卡特色小吃的行程。让我们祝福杨二嫂,祝福更多的本地美食,可以走出湖南,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认识冷水江,了解冷水江,爱上冷水江。”
责编:杨雅婷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