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共和国同龄(六)丁代孝:锡矿山,我心中的“第二故乡”
新冷水江9月30日讯(曹丹 曹富蓉)从1897年起,锡矿山的深邃矿洞里,便有一群人在探寻比黄金更宝贵的“工业味精”——锑。与共和国同龄的丁代孝是其中一员。这个当年的“技术小子”,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锡矿山这片土地,见证了百年老矿的涅槃新生。
原锡矿山北矿总工程师丁代孝说:“锡矿山北矿,我在这里奋斗了一辈子。(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学校分到这里以后,就一直没有调动,一直在这个地方奋斗。”
1976年,年轻的丁代孝带着满腔热血,从大学校园踏入了锡矿山北矿的大门。从此,他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初到锡矿山,正是数九寒天的季节,丁代孝与工人们并肩作战,在机器轰鸣和低矮曲折的坑道中,不分昼夜地倒班下井。面对艰苦的环境,许多同行选择了离开,但丁代孝却坚守了下来。
原锡矿山北矿总工程师丁代孝说:“因为矿山太艰苦了,这个情况(不适应离开)永远存在,但是国家永远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见习结束后,丁代孝成为了生产科的施工员。很快,他在别人不愿干的工作中找到了乐趣,不仅在采矿施工的各个环节中游刃有余,更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掘进”。他改进了楔管式锚杆等工艺,获得了“锑都科技之星”等一系列科技进步奖,成为了矿里赫赫有名的“技术小子”。
原锡矿山北矿总工程师丁代孝说:“像我们那个锚杆,开始是楔缝式的,打到上面,上面一个楔子把它分割开,后来到我手上,就把它改成管了。改成管以后,前面摩擦的摩擦面增加了,它那个拉杆拉力就增加了,安全系数增加了。”
凭借着一股子善于学习、乐于钻研的劲头,丁代孝在短短十年内,从一名普通的施工员成长为负责矿山井下所有工作技术指导的总工程师。他对全矿的情况了如指掌,对锡矿山充满了深厚的感情。2005年,丁代孝正式退休,他选择在冷水江安享晚年。对丁代孝而言,锡矿山就是他的第二故乡。
原锡矿山北矿总工程师丁代孝说:“世界锑都,过去叫新化锡矿山,后来教材上面改成冷水江锡矿山。因为你生活在这个世界锑都,当然心里面感觉到很自豪。”
锡矿山因矿而兴,作为湖南最早的工业基地,锡矿山为湖南的发展贡献了丰富的物质资源,但历史上长期的无序开采和冶炼,给锡矿山的生态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近年来,在国家、省及娄底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下,锡矿山涅槃重生。丁代孝见证了这一切。他说,现在正是最好的时代。
原锡矿山北矿总工程师丁代孝说:“生态修复以后肯定好多了,过去到处是烟囱,现在都没有了,把绿化也搞起来了,这就是进步。”
而今,锡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绿色不仅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还成为了产业转型发展的新契机。冷水江市委、市政府瞄准百年锡矿山积累的宝贵资源,将生态修复治理与人文景观打造结合起来,蹚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产业转型发展之路,从“矿区”到“景区”,历经百年风雨的洗礼的“世界锑都”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原锡矿山北矿总工程师丁代孝说:“我祝福锡矿山越来越好,祝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责编:杨雅婷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