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谟初:做学生成长麦田的守望者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25日讯(通讯员 曹丹)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优秀的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更是拨开前途迷雾、照亮心灵成长的引路人。
李谟初,男,49岁,中共党员,深耕农村教学30年,课程涉足语文、地理、数学、历史、化学等。曾荣获市镇校级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个人、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善于做学生和家长思想工作,引领精神,勇于实践,获得社会好评。
以爱心为引领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人们把教师称为“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把教师喻为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具备服务精神和奉献精神。参加工作以来,李谟初担任班主任十七年,教研组长四年,教务副主任三年,党务专干二年,他始终觉得教育学生,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的教育是唤醒灵魂的教育。而走进灵魂,必然以心换心,也必然是全身心投入。每次接手新学生,他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性格特点、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等。只有对学生全面了解,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李谟初在工作中时时处处想到学生,每天早晨巡视教室,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准时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关注学生衣服穿得是否合适;学生生病时,及时告知家长并带学生去看病就医,照顾他们的生活,既是老师又是家长;平时遇到一些需要和家长沟通的问题,就及时主动地和家长取得联系。30年的教学工作,李谟初从来没有和家长红过脸,无论学生在校多调皮,带来多大的麻烦,只要见到家长,他总是和颜悦色,用商量的语气向家长解释,与他们交谈,商量教育孩子的最佳办法,并向家长了解学生信息,对症下药,取得了良好的家校联动教育效果。
关爱留守儿童 注重后进生转化工作
冷水江市沙塘湾街道办事处毛易中学的学生多数为山区农村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一些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出现问题。李谟初始终以爱和责任要求自己,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他把班上的留守儿童和特殊儿童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嘘寒问暖,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状况,制定出一整套帮扶计划与措施,使这些孩子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心思敏感、细腻,需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李谟初说,学生父母在外面打工的,他就用电话、微信等方式,经常分享学生成长情况;对于爷爷奶奶,他就利用接学生的机会,见缝插针地交流学生在家、在校的表现;有时候觉得口头交流、微信交流不够深入,他还会专门挤出时间去家访。
他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作为教师,李谟初深知,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未来栋梁。因此,他尊重每个学生,欣赏他们的优点,包容他们的缺点。将学生的一切视为成长过程中的必然。他说,教育是一片广袤的田野,自己只是学生成长这片麦田的守望者。
责编:杨雅婷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敏
三审:罗曦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